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9分,每小题3分)今人说到笔,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钢笔、铅笔等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但历史上,笔曾专指毛笔。按流传甚广的说法,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9分,每小题3分) 今人说到笔,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钢笔、铅笔等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但历史上,笔曾专指毛笔。按流传甚广的说法,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据《太平御览》引晋代张华《博物志》云:“蒙恬造笔。”但如此重要之贡献,《史记·蒙恬列传》中却无记载。《博物志》所云之“造”笔,可释为创造,亦可释为制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聿”字在殷商时期便已现身。《礼记·曲礼》也有“史载笔,士载言”之句。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造笔不始蒙恬》云:“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乃公允之论也. 考古发现已经证实,笔之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考古工作者曾对陕西临潼的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进行发掘,出土了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大量文物。而从彩陶的纹饰花纹表面,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因而可推断出早在此时,先人便已开始使用毛笔或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成熟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聿”字,属象形字,乃以手握住细杆进行书写之状。在湖南长沙和河南信阳的两处战国楚墓中,曾各出土过竹管毛笔一支,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之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之笔,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区域推断,最迟在战国时,毛笔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各诸侯国之间文化差异巨大,尚无统一名称。 秦定天下后,蒙恬因功“拜为内史”,掌治京师。文案之事不能无笔,或许是其改进书写工具的动力与机缘。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以成毛腔,再将笔头毛塞于腔内,外加保护性竹套,以便于取笔和保护笔尖,笔之形制初备。蒙恬至少在笔的改进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应无争议。另一方面,秦一统华夏,各国称谓被弃不用,而以秦称为准,从而实现了“笔”的称谓之统一,亦功不可没。 回顾历史,笔之主流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时代,先为宣笔时代,后为湖笔时代。宣笔发轫于两汉,兴起于魏晋。其时书法大兴,与制笔业相辅相成。东晋时,书圣王羲之曾撰《笔经》,极力推崇的“中山兔毫”即宣州陈氏之笔,唐宋时期,名士白居易、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皆曾对宣笔有过极高评价。自元代始,制笔业进入湖笔时代。湖笔发轫于 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古时,善琏隶属湖州府,因而得名,善琏则被誉为“笔都”。《湖州府志》载:“湖州出笔,工通海内,制笔者皆湖人。” 我国素来以文化立国,笔乃文之所出,化之利器,所以在传统社会地位突兀,内涵隽永。笔就是史官手中利器,历代史官直书所见所闻,以成信史,使后人了解历史原貌。为维护史官的尊严和秉笔直书之权力,历代先哲前仆后继,不惜家身。中国史笔之神圣,可见一斑。 小题1:结合文意,下列各项中对“笔”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C小题2:C小题3:D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客观题错误项往往从“信息残缺、误划类别、无中生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混淆概念、未然已然、答非所问、强加因果”等方面设置,考生明乎此,犹如...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9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问题1.保尔有什么性格特征;2.你怎样评价保尔这个人物;3.“钢铁 2020-05-17 …
3个人到一个旅店要住宿,正好有个3人房间写着一晚上30元,他们3个每人给接待的服务生10元住下了, 2020-05-17 …
甲组人数是乙组人数的3/4,后来从甲组调3个人到乙组,此时甲组人数是乙组人数的5/9.原来甲组有多 2020-05-21 …
有甲乙丙三个活动室,共有18个人如果从甲室去4人到乙室再从乙室去3个人到丙室,这时三个活动室的人数 2020-06-15 …
有甲乙丙三个活动室共有18个人如果从甲室去四个人到乙室再从乙室去3个人到丙室,这时三个活动室人一样 2020-06-1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 2020-06-27 …
红旗小学三年级有甲、乙、丙三个班,一共有学生162人,如果从甲班转出2个人到乙班,则甲、乙两班人数 2020-07-18 …
某小学三年级有二个班共有102个人,如果从一班调3个人到二班,班比二班还多2个人,两个班原来各有多 2020-07-22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 2020-11-10 …
你是个敢于承诺,敢于实践的人吗?案例发生的背景:作为招聘专员的小A,周四周五共约了3个人到公司面试, 20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