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丁国强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
丁国强
    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有着一种舟居情结。
    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便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温一壶酒,驾一叶舟,在扁舟轻凌中扣舷而歌,邀明月为伴,与清风同行,乘兴而发,兴尽而归,小舟就像一片轻轻的苇叶,飘悠在诗人的心海上,心之真情,便是生之逍遥。《庄子•列御寇》云:“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以舟船自由地在水上飘荡来比喻圣人无系人物,无为物役而作逍遥游的状态。人与物同化,失去了世俗之心,忘却了功名利禄,体悟到一种忘我的自由感和精神愉悦,达到了自适其性的精神境界,从而展现了生命的真我,实现了自己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呼唤本性自由的回归意识。
    “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命题,以“天人合一”为主流的天人观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点。《庄子》《楚辞》中居于舟,临于水,在远离尘世纷争、风景幽美的江泽湖畔信舟垂钓,对酒邀月的渔父,得到了哲学上的认可,从而成了中国隐逸文人心目中的偶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兼济天下”的自觉意识,总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但在现实中屡遭挫折,进而或弃官或隐居。于是将自己同自然界融为一体,体会和谐统一的情感愉悦,向自然界寻求生命的意义,从而显发自己的生命价值。
(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第二段阐释“高蹈世界”的含义。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原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属于概念类分析,注意把握文意,加以概括即可.注意从语段中“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加以概括即可;
(2)解答此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根据“有着一种舟居情结”、“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呼唤本性自由的回归意识”、“以‘天人合一’为主流的天人观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点”等加以概括即可;
(3)回答本题,要注意结合文本中“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于是将自己同自然界融为一体,体会和谐统一的情感愉悦,向自然界寻求生命的意义,从而显发自己的生命价值”等加以归纳概括,但要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

答案:
(1)摆脱世俗所扰,与世无争的精 神世界;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达到的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2)首先,提出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观点;其次,阐述舟居情结的精神实质;最后,分析产生舟居情结的理论基点.评分建议:每点2分.
(3)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的品性,深入中国文人之心;现实生活中或政治失意的处境,或功成后全身远祸、保全天性的愿望,让中国文人或弃官或归隐;“天人合一”思想,也是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哲学诱因.评分建议:每点2分.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