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套袖铁凝①冀中平原插队时,邻家姑娘总帮我们做针线。她话不多,手巧,全村妇女绣枕头、纳袜底,几乎都用她出的花样。姑娘常年戴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 |
套袖 铁凝 |
①冀中平原插队时,邻家姑娘总帮我们做针线。她话不多,手巧,全村妇女绣枕头、纳袜底,几乎都用她出的花样。姑娘常年戴一副素净的套袖,显得勤快、干练。不久,她也送给我一副花细布套袖,告诉我说,戴上它,省衣服。我没有省衣服的概念, 戴上后只觉得多了一层从姑娘身上感觉过的那种气质 。我戴着套袖赶集,买菜籽、碱面;戴着套袖去公社参加“三夏”动员会;戴着套袖起猪圈,推碾子,烫四十个人吃的棒子面…… ②我回城了。要办各种手续,戴着那副套袖东奔西跑,在各种纸片上盖过二十多枚公章。后来手续办完了,我的花套袖就没了。它丢得很自然,不知不觉。以后,在熟悉或陌生的环境里,我又见过很多戴套袖的人:严谨的银行出纳,结实的卖肉师傅,托儿所阿姨,传达室老伯,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工作的需要啊,我想。我没有想过我那副花套袖。 ③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托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心中很是惴惴。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 ④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孙犁先生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⑤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情况。我很快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⑥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戴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做衰老的。 ⑦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正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首先注意到了他的那副套袖。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那次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我这才想起我有过的那副花细布套袖。在那些年月里,一副花套袖也曾 “武装”过我的双臂。我一时忘却了客人们的谈论,回想起冀中平原的一切,我的思绪飞得很远:一副棉花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 ⑧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就像村里那位邻家姑娘告诉过我的那样。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 ⑨夜深人静时,我又想起孙犁老师的套袖。我仿佛看到他又坐在那张靠窗的旧桌前,双臂戴着那整洁的青色套袖,开始伏案写作。我似乎领略到平凡而又复杂的劳动中的那种质朴、勤劳、潜心创造的精神。(取材于作者同题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借物抒情,通过叙写“我”对套袖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颂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 B.第①段画线句“戴上后只觉得多了一层从姑娘身上感觉过的那种气质”中,“气质”是指一种朴素大方的风貌。 C.作者在办回城手续时,不知不觉丢了套袖,见孙犁前也没想过自己的套袖,说明当时尚未充分认识到其精神内涵。 D.第③段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养在笼中的鸟都害怕孙犁,欲扬先抑,为下文写孙犁的平易近人作了很好的铺垫。 E.④~⑦段描述了作者与文学家孙犁的三次见面,其传神的细节和深情的语言,彰显了铁凝散文的艺术魅力。 2.解释下列词句在文中的含意。 (1)“高墙大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简述“套袖”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作者提及孙犁在《山地回忆》中写的“布袜子” 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由寻常的“套袖”,深情联想到相关的人与事,进而赋予其一种深刻的精神意蕴。生活中有很多物件都会触发我们的情感与联想。请你任选某一物件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BD 2.(1)并非实指院落高大,是指没见大作家之前心理阻隔,表现对大作家的心理敬畏。 (2)带套袖并不是老人为工作(劳动)所需临时戴上的,他始终珍爱(喜爱)套袖,保持(坚守)着朴素勤劳的生活作风。(意对即可) 3.(1)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蕴含着中华民族勤劳质朴的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 ③寄托作者对这种精神内涵的珍爱和赞美之情。 (2)①意在拿它与套袖作类比,以引导我们与作者一起去探寻套袖的精神内涵。(布袜子与套袖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写布袜子正是为了写套袖)。 ②升华文章主题,表达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珍爱和赞美。 (意对即可) 4.示例:粉笔让我联想到了老师的辛勤劳动,我认为粉笔中蕴含着老师的奉献精神。粉笔一生甘于奉献,用生命传授知识,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老师每天手握粉笔,呕心沥血,默默耕耘,两鬓染霜也无怨无悔。粉笔是老师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多少个课堂,他们用粉笔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多少个春秋,他们用粉笔浇灌出桃李芬芳,培育出祖国的栋梁。他们为祖国的未来奉献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永远赞扬老师的“粉笔”精神。 |
看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试验操作的下列试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配置5%NaCl溶液时,将称量的NaCl放入烧杯中加计 2020-05-16 …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所作的下列决议中,必须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 2020-05-17 …
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利用了专家的工作,针对利用专家工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020-05-19 …
张老师和刘老师合作制作一批教具,原计划张老师比刘老师多制作50个,实际刘老师制作的比原计划少70个 2020-05-23 …
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依法负有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机构从事反洗钱工作的下列哪 2020-05-30 …
根据《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工作规定(试行)》,人民检察院制作的下列哪一类法律文书,不应当在人民 2020-05-31 …
(2012•安庆三模)下表为科研人员对一荒地进行的食物链水平上的能量流动分析(单位:J/公顷•年, 2020-06-11 …
庞麦郎的一首歌《滑板鞋》风靡网络,其中一句歌词“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面上摩擦”,不过实际生活中的 2020-06-22 …
我想问下,下面化学专业名词的英语是什么呀?就是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一系列英文词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 2020-06-30 …
豆腐乳是餐桌上常见的佐餐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那么豆腐乳是怎样制作的呢?原来它是以大豆为原料 20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