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物理-->
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
题目详情
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 f、波长λ和波速v.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显然,f=1/T.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这三者的关系是v=λf.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空气中声速为334.8m/s(22℃时),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___产生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___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
B.水杯琴
C.天坛回音壁
D.超声波医学检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
(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
A.波速变大,频率增大
B.波速变小,频率不变
C.波速变大,波长变长
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 f、波长λ和波速v.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显然,f=1/T.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这三者的关系是v=λf.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空气中声速为334.8m/s(22℃时),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___产生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___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
B.水杯琴
C.天坛回音壁
D.超声波医学检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
(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
A.波速变大,频率增大
B.波速变小,频率不变
C.波速变大,波长变长
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传声筒”的管道中有空气,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引起管路中的空气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空气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2)“传声筒”中的声音在管道中传播,减小了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
看了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 2020-06-08 …
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西游记》,别样的经典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 2020-06-0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 2020-06-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音乐的传播方式主要指的是传播者对音乐进行传播的时候采取作用在受众的一种 2020-07-20 …
阅读短文,做1-3题。音乐的传播方式主要指的是传播者对音乐进行传播的时候采取作用在受众的一种具体的方 2020-11-26 …
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 2020-12-05 …
求排列组合数学题,有红黄蓝三种旗子,分别用一面两面三面都能...求排列组合数学题,有红黄蓝三种旗子, 2020-12-12 …
有些难,关于传送带,关于传送带的问题,通常最后一题都会有一问——带动传送带的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①W= 2020-12-12 …
近年来,学术界有一些说法让人陷入矛盾之中。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文化,当今中国社会 2020-12-18 …
“它们都有一批支持者……双方都展现了传教般的狂热……(它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胜利者……”对这里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