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一自后汉,时虽置三公,而事归台阁,尚书始为机衡之任。然当时尚书不过预闻国政,未尝尽夺三公之权也。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

题目详情
材料一 自后汉,时虽置三公,而事归台阁,尚书始为机衡之任。然当时尚书不过预闻国政,未尝尽夺三公之权也。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盖是时凡任中书者,皆运筹帷幄佐命移祚之人;凡任三公者,皆备员高位畏权远势之人,而三公之失权任,中书之秉机要,自此判矣。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职官》
材料二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永淳元年,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事”入衔,自待举等始。……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
——(宋)欧阳修《新唐书·职官志》
(1)据材料一,分析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与尚书、中书在职权上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三省的概况。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从汉至唐宰相制度的演变规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东汉时虽事归台阁,但尚书还只是预闻政事,并未尽夺三公职权;到魏晋以后,三公权力旁落。中书长官是宰相,掌管国家机要事务,权力越来越大,并最后取代三公。(2)①最初,三省长官共议国政,都是宰相。但因...
看了材料一自后汉,时虽置三公,而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  2020-06-13 …

材料:宋代考核官吏的内容因职务而异,据《宋史•职官三》记载,以“七事”考核监司。七事为“一曰举官当  2020-06-27 …

《宋会要辑稿·职官》解释某一官职时说:“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材料中的“贰宰相”的正式名称是A  2020-07-05 …

司马光曾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  2020-07-28 …

温家宝在浙江大学与大学生座谈时,一名大三学生对总理说,他想从政,想做像总理一样为老百姓服务的人。温家  2020-11-27 …

汉武帝建立中朝,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唐初军国大事由三省长官合议于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改名  2020-11-27 …

宋司马光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  2020-12-06 …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  2020-12-06 …

今年9月以来,一批官员因为重大责任事故而被免职。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官员问责风暴”。三鹿奶粉事件9  2020-12-10 …

2008年9月,除了因“三鹿奶粉事件”受处理的一批官员外,山西襄汾“9.8”溃坝等事故中也都处理了一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