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云中谁寄锦书来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云中谁寄锦书来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法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几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1)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
(2)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
“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4)“云中谁寄锦书来”,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
云中谁寄锦书来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法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几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1)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
(2)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
(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面句子。
“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
(4)“云中谁寄锦书来”,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仔细阅读第一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答案即可.
(2)此题考查了课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可以结合分别2.3自然段描述分析.一类是“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一类是“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的”.
(3)此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即可,并写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思即可.
(4)此题考查了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注意“锦书”代指什么.是指优秀的文化传统.传统的现状是什么?作者希望传统继续发扬.
答案:
(1)(2分)现实中提笔忘字,渐成 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法家手中流连.所以很难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手写书信了.
(2)(4分)第一类:蕴含着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第二类:格式不规范,书写不工整,文辞浅陋.
(3)(2分)网络带来的有利有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应加以整理,合理利用.
(4)(3分)①对当今文化现状的焦虑(惆怅);②对一些中华文明(传统文化)逝去的怀念;③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企盼.
(2)此题考查了课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可以结合分别2.3自然段描述分析.一类是“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一类是“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的”.
(3)此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即可,并写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思即可.
(4)此题考查了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注意“锦书”代指什么.是指优秀的文化传统.传统的现状是什么?作者希望传统继续发扬.
答案:
(1)(2分)现实中提笔忘字,渐成 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法家手中流连.所以很难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手写书信了.
(2)(4分)第一类:蕴含着书写者的学养功底和气质风神.第二类:格式不规范,书写不工整,文辞浅陋.
(3)(2分)网络带来的有利有弊,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应加以整理,合理利用.
(4)(3分)①对当今文化现状的焦虑(惆怅);②对一些中华文明(传统文化)逝去的怀念;③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企盼.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孩子咳嗽老不好 试试老祖宗留下来的推拿手法 2020-03-30 …
原码补码反码若寄存器的内容为1000,0000若它等于0则为移码若寄存器的内容为1000,0000 2020-04-06 …
新年到了,贺年卡带着同学们的祝福,邮寄到老师手中,(改为比喻句) 2020-05-13 …
某学习小组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白色固体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的 2020-05-14 …
数学考试老是会很紧张,一慌就几乎道道都不会做了!原本数学考试成绩不错的我一次数学考试不小心得了个班 2020-05-1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 2020-05-17 …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 2020-05-17 …
(12分)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 2020-05-17 …
据人民网2009年9月9日报道: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 2020-05-17 …
假设AL寄存器的内容是ASCII码表示的一个英文字母,若为大写字母,将其转换为小写字母,否则不变。试 2020-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