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梅品张将军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其母刘老夫人收留一流亡女子,取名素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梅 品
张将军是民国有名的儒将,风度潇洒,诗词书画无一不通。其母刘老夫人收留一流亡女子,取名素素,居藏书楼整理书画。
张将军返故里休整,遇素素画《梅花傲雪》,惊叹:“程派画风画技竟得两位女传人,二人造诣也在伯仲之间。”
素素吃惊回身,风姿如惊鸿照影。定下神来,大方见礼,向张将军询问那画风画技如已的人是谁。
张将军笑道:“南京才女程雪如,以善画程派梅花著名。虽落风尘,却自比红拂,性傲不俗。”
素素更加惊异,且面露忧愤。将军探问其故,素素只是摇头不语。
张将军常访藏书楼,与素素论诗品画,情趣相投,感情日笃。偶尔谈到已逝画梅名家程长史。张将军回忆说:“据传长史之妻有皇族血统,其外祖是永字辈中极通字画的皇子。生一女名雪如,姿貌不凡。更奇的是她的聪明。初读书时点到即悟,年龄稍长便无师自通。天生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程长史画梅时,雪如站在旁边看,就学会了。写画出来竟和父亲一毫不差。长史俗务繁忙时,便令雪如代笔,其构图,立意常有好过父亲之处。”
素素沉吟良久,试探道:“这个女子现在哪里?”
张将军说:“那个南京程雪如,自称长史之女。看她绘画行事,应该不假。”
素素垂下泪来:“将军以诚相待,便不隐瞒了。真正的程雪如,就是眼前的素素。我身若转篷,怕辱门楣而隐姓埋名。不料却有风尘之人冒我清名,请将军为我昭雪。”
素素拿出程长史印章、真迹与心法笔记,让张将军验看。另有一枚翠玉金丝蟠龙印,上刻女真文字,确是清宫皇家信物。
张将军扼腕叹息,思谋道:“南京程雪如,广交志士,不畏权贵,不是庸脂俗粉,不可草率。”
将军即携素素赴南京,邀江南知名画家数人,聚程雪如的悦梅楼论画。
素素见雪如白衣素裙,端庄雅静,如凌波仙子,北腔京韵听之亲切。敌意已冲淡几分。观雪如侧壁悬一巨幅《梅花迎春》,正是世传程派遗作。其实,程长史早抑郁于心,病体难支了。他的后期作品,皆素素捉刀。这画是素素悬纸于墙,登梯而作。她在画里加了皴擦变化,花瓣丝丝纹理尽现。梅花百朵,每朵都在另一张纸上反复推敲、修改。第五十一朵藏在粗枝暗处,色稍浓。当时画完此花,一个闪失,晕染的“大白云”脱手落在花上,无意中以一朵“点画”之梅,盖了“勾画”之梅,竟成程派“梅中梅”绝技。
雪如观素素对画若有所思,便以此画为题,细述细评,如亲历亲见素素当日作画一般。及说到长史为生计卖此画时,珠泪盈眶,感同身受。素素叹世间有知音如斯,心下暗服。便展纸调色勾画那朵双影梅花,暗传“梅中梅”绝技。
雪如震惊,握素素手,想邀到别室一叙。
几名画家拦住,请雪如也画一幅,实际是想让二女一较高低。
雪如便摹仿程长史前期亲作,却得其神而超其韵。雪如心里是欲以不似求败。不料别辟蹊径,一扫程派梅花的萧瑟清冷,一片生机与活力勃勃欲出。
素素击案赞叹,父亲一生突破不了的清寒,被雪如一时冲开。众画家皆以程派画风又攀新高称贺。
素素双目含泪,拿出父亲印章、真迹等物,郑重交给雪如。向众人宣称受人之托,转交程氏后人。
雪如见物,如获至宝,望定素素。
二女四目相对,倾刻已交流了千言万语无法表达的重托与承诺。
张将军拉素素至侧门,急切地问:“你不怕百年后,名落风尘吗?”
素素慷慨陈词:“英雄不问来路,位卑不掩品高。此女奇才,旷世难逢。我父若在,求她为徒也未必可得。她竟自行研摹、承继至此。我当代父谢她,代己谢她。一己虚名何足惜?”
日寇进犯中原,素素倾张将军遗赠家资,捐作军费,毅然从军。素素随张将军转战南北,不再画梅,只描草木虫鱼小品。他们时常从来自南京的爱国友人口中听到程雪如的义举。素素叹道:“这雪如,也是梅中极品了。”
张将军便携其玉手,爱由心生:“素素逸世通达,竟是梅仙了。”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者把这个故事放在民国时期,主要原因是那个承接清朝和共和国的时代,社会动乱,世事的巨浪更能淘出人性的真金,世事的镜子更能映现两位主人公品性的高下。
B.素素怕辱门楣而隐姓埋名,雪如为扬名立万而冒名顶替。雪如细评《梅花迎春》感同身受,素素暗服“高山流水”引为知音。
C.该文氤氲着传统文化味儿,虽属旧时题材,却摒弃了腐朽之气,未在掉书袋上走极端,把两位奇女子的形象刻画得丰满传神,栩栩如生。
D.《梅品》虽然故事平淡,叙述上却有条不紊,伏笔、照应、言情、状物娓娓道来,不疾不徐,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E.“素素”和“程雪如”这两个名字,既切合人物各自的身份,又巧妙地暗示了人物的品性,这种颇见匠心的命名,可谓深得我国古典小说人物命名旨趣。
12.请简要概括素素的形象特点。(5分)
13.张将军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何作用?(5分)
14.有人评价本文堪称妙手偶得的“传奇小说”,请探究其“奇”在何处?(6分)
11. EC(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12. ①出身名门,聪明颖悟;②宽宏大量,慧眼识才;③淡泊名利,逸世通达 。(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
13. ①在文中起到线索的作用。见画作惊叹—偶谈程长史—携人赴南京—见二女相惜—评素素品性,张将军可谓“一线贯串全文”。②在文中起到陪衬主人公的作用。张将军儒雅,精通诗词书画,其言其行其品其趣,对两位女主人公均起到了陪衬的作用。③ 在文中起到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张将军见素素画作而惊叹,结果引出素素发问,继而引出程雪如,最后引出素素悲诉,情节发展顺势而下,自然而巧妙。④在文中起到点题和深化主旨的作用。作者在文章末尾点题和深化主旨是借助张将军之口评价素素来实现的。(答对1点2分,2点4分,答对3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14. ①“奇”在人物。素素本是清末长史官的女儿,母亲有皇室血统。清室崩亡,她沦落为中原张府下人。无论人生遭际如何,都保持着一种对艺术的追求和为人的高节。雪如爱画梅花如痴,为生活所迫,零落下尘,却也心明艺高,勇担发扬程派绝技的使命。②“奇”在情节。素素,被收留之流亡女子竟是程派画技传人;程雪如,冒名顶替之风尘女子竟画技惊人;素素一心昭雪洗恨,到头来却 “一笑泯恩仇”,引雪如为知己,暗传绝技,还慨然相赠父亲的印章和真迹;国难当头,雪如有义举,素素显丹心。③“奇”在构思。文章由人而梅,再由梅而人,人梅合一,梅品即人品,人品即梅品,构思非常巧妙。④“奇”在语言。本文语言既有文言文的曲折雅致,又有口语的明白畅达,娓娓读来,口齿生香,令人印象深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对三点6分。如有其它探究,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1.
试题分析: A“更能映现两位主人公品性的高下”错,作者用意不在分出二人品性之高下。D“平淡”错,应为曲折。B“扬名立万”不妥。做题时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梳理结构,再寻找目标语段,圈定筛选范围,最后提取要点组织语言表述。结合全篇文章,分析描写方法看是否是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对小布进行精雕细刻式的描写”;分析人物语言,读出语言的内涵;分析故事情节,看小说情节是否完整;结合题干,看与文本是否有出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 这种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对主题的作用要将文本与术语紧密结合,注意题目中“深化主题”的方向暗示,不能跑偏。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要结合上下文分析概括。其内容作用是衬托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结构作用是线索和推动故事情节作用。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注意从从主题思想、形象塑造和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明代老儒钱宰上朝后低吟了一首诗,第二天朱元璋召见他时说出了昨天他所吟诗内容。这件事反映了[]A.明 2020-06-09 …
辉煌的科学技术苏轼曾经说过,北宋初年,老儒先生以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赶紧抄录,日 2020-06-26 …
老儒朱野航颇攻诗,馆于王氏.与主人晚酌罢,主人入内.适月上,朱得句云········ 2020-06-29 …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 2020-07-16 …
描写各种意象的诗!求有意象的诗,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请写下诗和所表达的情意! 2020-07-21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先秦诸子中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分别是道家、儒家、墨家、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宋代词体诗化理论演进史(节选)许伯卿所谓“词体诗化理论”,包括两层 2020-11-02 …
有人说,诗是文学的皇冠、青春的旋律、文明的象征。如果你想要风度儒雅、思想聪慧、情感丰富,那么就去读诗 2020-12-19 …
阅读杜甫《江汉》,完成下列各题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②.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④心犹壮,秋风病 2020-12-22 …
阅读以下唐诗,回答下列各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休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