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
题目详情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2的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
【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
(1)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多少?
(2)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反思与交流】
①从图中0~A点说明:在NaOH 与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强酸,首先反应的物质是______;
②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OH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与没有变质的NaOH相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强酸的量依次为m1、m2、m0,其大小关系为: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由图象可知,在检验样品中的杂质时加入稀硫酸,并无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原因是在碱性溶液中,硫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不产生气体,当加入的硫酸的质量为50g时,开始与样品中的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随着反应的进行,当继续滴加硫酸时,产生的气体为2.2g,并且不再变化,说明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完毕,由此可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样品的碳酸钠的质量,同些也可计算出原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从而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过程如下:
[数据处理]从图中得知:产生CO2的最大量为2.2g.
(1)设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则: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2.2g
=
x=5.3g
(2)则样品中NaOH质量分数=
×100%=75.0%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5.3g;NaOH的质量分数为75.0%.
[反思与交流]①假设碳酸钠先与酸反应,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接着被氢氧化钠吸收变为碳酸钠,所以可知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
②由于变质过程中钠元素不损失也不增加,并且钠元素最终都变为硫酸钠,所以可以推出消耗酸的质量相同.
故答案为:①NaOH;②m1=m2=m0.
[数据处理]从图中得知:产生CO2的最大量为2.2g.
(1)设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则: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2.2g
| 106 |
| x |
| 44 |
| 2.2g |
x=5.3g
(2)则样品中NaOH质量分数=
| 21.2g−5.3g |
| 21.2g |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5.3g;NaOH的质量分数为75.0%.
[反思与交流]①假设碳酸钠先与酸反应,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接着被氢氧化钠吸收变为碳酸钠,所以可知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
②由于变质过程中钠元素不损失也不增加,并且钠元素最终都变为硫酸钠,所以可以推出消耗酸的质量相同.
故答案为:①NaOH;②m1=m2=m0.
看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今天是学校实验室的开放日,某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准备练习制取和收集氧气,实验员张老师为他们提供了如 2020-07-16 …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蓝色硫酸盐溶液,某理化生实验兴趣小组决定分析该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2020-11-20 …
下列是分析久置的NaOH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序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①证明变质取少量 2020-11-22 …
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序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①证明变质取少量溶液,滴加盐 2020-11-23 …
学校化学研究小组对某溶液进行检测分析,该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H4+、K+、Al3+、HCO3-、Cl 2020-12-04 …
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来的氢氧化钠实际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某同学从试剂瓶中取出24.0g 2020-12-20 …
某校新生列队去学校实习基地锻炼:他们以4千米/时的速度行走,走了¼小时后,一学生回校取东西,他以5千 2020-12-24 …
氢氧化钠固体如果密封不严,会发生变质,为探究学校实验室内某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 2021-01-08 …
氢氧化钠固体如果密封不严,会发生变质,为探究学校实验室内某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 2021-01-08 …
梧州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想制备CO2,因硫酸钙微溶于水,所以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 2021-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