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诗中有几处透露离情的字眼,如第二句中“飞”字,既是时间推移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诗中有几处透露离情的字眼,如第二句中“飞”字,既是时间推移,也暗示伫立凝望时所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试从其他三句中再找两处进行分析 (4分)
(2)简析这首诗情感的表达特点。(2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首句“乱”字,既是形容烟雾弥漫,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迷乱。三句“寂寞”二字,既是写亭的寂寞,也是写内心的寂寞。四句“寒”字,既可指肌肤感觉到夜的寒冷,也写出了特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凄冷。
(2)从整首诗来看,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


鉴赏:
诗的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近处景,末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单独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指出这首诗的“‘寂寞’句跟首句,‘江山’句顶次句”。这是说,一三两句都是写离亭,而门户深掩之景是与烟笼碧砌之景相照应的;二四两句都是写从离亭眺望所见,而江山夜寒之景又是与中天月驰之景相绾合的。这是一三两句之间与二四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其实,一二两句之间与三四两句之间也有其内在联系。对月夜景色有体验的读者会知道,地面的烟雾往往随夜深月转而加浓。杜牧《泊秦淮》诗中的“烟笼寒水月笼纱”句和李存勗《忆仙姿》词中的“残月落花烟重”句,都是如实地写出了烟雾与夜月的关系。同时,对送别有体验的读者也知道,当行人未去、匆匆话别之际,是无暇远眺周围景色的,只有在行人已去、惘惘若失之时,才会从凝望中产生这种江山夜寒之感。谢逸《千秋岁》词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句,所写的感受也与此相似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本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看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江亭夜...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初二语文《云南的歌会》中云南的歌会有哪些特色,作者为什么会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  2020-05-1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听民歌①听过民歌。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③从小听的  2020-07-11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听民歌①我听过许多民歌。②陕北信天游、陇东花儿、江南田歌、闽北山歌。③我从小听  2020-07-28 …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歌词中描述的景观位于我国的()A.第  2020-11-24 …

云南的歌会(节选)沈从文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2021-01-01 …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列各题。云南的歌会(节选)沈从文①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  2021-01-01 …

求一篇文章的名字以及作者文章内容如下这是第二段江南如歌、江南如酒、江南如诗、江南如梦,江南是一幅浓淡  2021-01-06 …

阅读《云南的歌会》片断,回答问题。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闻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  2021-01-16 …

《云南的歌会》中说云南民歌“唱的多是情歌酬和”“也唱其他故事”,请你课外收集一些云南民歌民谣,看看它  2021-01-1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