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诗中有几处透露离情的字眼,如第二句中“飞”字,既是时间推移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诗中有几处透露离情的字眼,如第二句中“飞”字,既是时间推移,也暗示伫立凝望时所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试从其他三句中再找两处进行分析 ![]() (2)简析这首诗情感的表达特点。(2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首句“乱”字,既是形容烟雾弥漫,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迷乱。三句“寂寞”二字,既是写亭的寂寞,也是写内心的寂寞。四句“寒”字,既可指肌肤感觉到夜的寒冷,也写出了特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凄冷。 (2)从整首诗来看,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 ![]() |
鉴赏: 诗的前两句“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以烟笼月移,显示送别后夜色的深沉;后两句“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以亭掩夜寒,显示人去后周围的冷寂。这四句诗,分别来看,首句写的是地面景,次句写的是天空景,第三句写的是近处景,末句写的是远方景,看似各自单独的四个画面,而又相互关连,融合为一。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指出这首诗的“‘寂寞’句跟首句,‘江山’句顶次句”。这是说,一三两句都是写离亭,而门户深掩之景是与烟笼碧砌之景相照应的;二四两句都是写从离亭眺望所见,而江山夜寒之景又是与中天月驰之景相绾合的。这是一三两句之间与二四两句之间的承接关系。其实,一二两句之间与三四两句之间也有其内在联系。对月夜景色有体验的读者会知道,地面的烟雾往往随夜深月转而加浓。杜牧《泊秦淮》诗中的“烟笼寒水月笼纱”句和李存勗《忆仙姿》词中的“残月落花烟重”句,都是如实地写出了烟雾与夜月的关系。同时,对送别有体验的读者也知道,当行人未去、匆匆话别之际,是无暇远眺周围景色的,只有在行人已去、惘惘若失之时,才会从凝望中产生这种江山夜寒之感。谢逸《千秋岁》词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句,所写的感受也与此相似 ![]()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还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之妙,指出:“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这个“寒”字的确是一个画龙点睛的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着此一字而“境界全出”。但诗中的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离开句和篇而孤立地起作用。这个“寒”字在本句内还因“此夜”两字而注入离情,说明这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而且,这首诗中可以拈出的透露离情的字眼,还不止一个“寒”字。首句写烟而曰“乱”烟,既是形容夜烟弥漫,也表达了诗人心情的迷乱。次句写月而曰“飞”月,既是说明时间的推移,也暗示诗人伫立凝望时产生的聚散匆匆之感。第三句写离亭掩而加了“寂寞”二字,既是写外界的景象,也是写内心的情怀。从整首诗看,诗人就是运用这样一些字眼把画面点活,把送别后的孤寂怅惘之情融化入景色的描写之中。而这首诗的妙处更在于这融化的手法运用得浑然无迹;从而使诗篇见空灵蕴藉之美。 |
看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江亭夜...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2)现代文阅读风雪夜归的题目,夜归的大龄姑娘站在门前,犹豫之中,在心里把院里的邻居们排了一个 2020-05-13 …
某中学准备在校园里利用围墙的一段,再砌三面墙,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园ABCD(围墙MN最长可用25M) 2020-05-21 …
(2/3)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1、有人认为“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 2020-06-19 …
1.御街行宋·范仲淹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 2020-06-22 …
读《一夜的工作》有感一夜的工作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一夜的工作]一文。敬爱的周总理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 2020-11-02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8-19题。清平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 2020-11-22 …
纷纷玉谢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珍珠卷帘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随意. 2020-12-29 …
麻烦老师解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御街行·秋日怀旧[宋]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 2020-12-29 …
谁会这道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阅读下面这首词,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 2020-12-29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御街行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