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论点论据写完后有一个论证,论证怎么写啊?等的急了

题目详情
论点论据写完后有一个论证,论证怎么写啊?
等的急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转给你一片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对于2003年的“考试大纲”的写作部分,2004年的大纲坐了比较大的改动.如何解读大纲变动的这些部分,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写作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来看究竟有哪些变动,这些变动暗示了我们些什么.
一.文体名称的更改
相对于2003年的写作大纲,2004年的写作大纲最引人瞩目的变动就是文体名称的改变.
2003年的考试大纲把可能考试的写作“文体”分为三种类型:文章摘要、立论型作文以及评论型作文.2004年的考试大纲依然把可能考试的写作文体分为三种类型.相对于2003年的文体名称,2004年的文体名称依次变更为:文字材料综述、论说文以及论证有效性分析.2003和2004年前面两种文体,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变动,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去研究.我们现在关心的只是2003年的“评论型作文”和2004年的“论有效性分析”之间的关系.
2003年的“评论型作文”,顾名思义,首先它是一种材料作文,也就是说试题一开始就会给我们提供一份材料,在占有和分析这份材料的基础上再进行我们的写作.其次,所谓“评论型作文”,写作的重点就是要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评论”.但是,评论的方式、切入点有各种各样.也正因为如此,评论性的文体我们也可以继续再分,比如我们就可以把“评论”分为文学评论、新闻评论、杂文以及书评等.按照内容和形式的划分方法,我们可以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的观点(论点)感兴趣,并依次为切入点,主要对原材料成问题的论点进行评论,这就成了传统的“驳论文”;我们也可以对其得出论点的论证过程感兴趣,主要对原材料的逻辑性进行分析,这就是2004年考试大纲中所谓的“论证有效性分析”.所以,很显然,“评论型作文”这个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多种理解.另外,由于我们中国人过去很少从材料逻辑性和形式性的角度写过“论证有效性分析”,经常看到的、读到的“评论”主要是观点和内容性的评论,也就是主要是思想性的评论,比如新闻评论.所以,只要一提到“评论型作文”,大家都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要求我们对原材料的观点和思想进行评论.而这种思想性的评论,恰恰不是我们的MBA“评论型作文”所要考试的文体.对于国人的可能的、普遍的误解,2003年的大纲编写者大概对此是有所预知的.所以,2003年考试大纲在解释这种“评论型作文”的文体的时候,进行了如下的阐述:“试题陈述一个论证,要求考生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如何对试题所提供的论证进行“评论”?考试大纲为了防止考生的误解,进一步补充说,考生主要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来对原材料进行评论.这些评论的方面主要包括:“论证在概念界定上是否清楚;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成立;论据是否足以支持结论;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论证的成立是否需要另外的条件;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做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唯恐考生误解了这种文体,2003年的考试大纲在给出“评论型作文”样题的时候,又不厌其烦地提醒考生这种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对上述论证进行评论.分析上述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这实际上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们,MBA写作考试的“评论型作文”实际上就是对原材料进行“论证有效性分析”.不仅如此,在2003年1月份的全国入学考试中,出题者在给出了“评论型作文”的材料之后,再次郑重“提示”如下:“评论型作文思考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可惜,很多考生并没有真正领会出题者的这番苦心和好心,依然把自己的文章写成了传统的“驳论文”,关心的依然只是原材料的观点和思想,而对原材料的论证的有效性却未加任何的分析.自然,这样文不对题的作文不可能得到什么好的分数的.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2004年的考试大纲决定不再使用具有歧义性的“评论型作文”这个概念,而是直接使用“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个名称.应该说,2004年的更名可以说是必要而及时的.“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题目名称很清楚,就是要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材料的论证的有效性.重点在逻辑性“分析”,而不在思想性“评论”.
二.文体排序的更改
相对于2003年的写作大纲,2004年的写作大纲其次值得关注的变动就是文体排序的更改.
2003年“考试大纲”中说,“写作试题分为三种类型”,它们依次分别是:文章摘要、立论型作文和评论型作文.并且还规定了,“文章摘要为必考题,立论型作文和评论性作文考其中一种”.立论型作文和评论性作文,“二者考其一”,这就增加了不确定性:究竟考哪一种文体?但是,在2003年1月份实际的考试之中,最后考试的却是“评论型作文”.这很值得我们深思:评论型作文是不是我们将来MBA写作的一种重要方向?甚至是每年必考题之一?而传统的立论型作文是不是正在被MBA写作所淘汰?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就得出结论说,2004年的MBA写作就必然像2003年一样只考评论型作文,而不考立论型作文.但是,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是,评论型作文在MBA写作考试中毫无疑问是越来越重要了,它的重要性已经要远远超过传统的立论型作文.大概正是由于这个缘故,2004年的“考试大纲”在这个方面相对于2003年的就有了细微但重要的差别.这种细微的差别首先体现在,三种作文题型也即考试文体的排序发生了变化.正如我们上面已经指出的,2003年大纲的排序依次是:文章摘要、立论型作文和评论型作文.“文章摘要”排在第一,并被规定为“必考题”,评论型作文排在最后.而2004年大纲的排序是: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文和文字材料综述.“论证有效性分析”被放在首要的位置.考虑到2003年考试大纲把它放在最后,但实际上又考了这种文体,现在2004年把它放在了最前面,可见,2004年继续考这种文体的可能性依然是非常大的.
我们所以得出2004年很可能继续考“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文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同样是2004年考试大纲透露给我们的消息.仔细研读2004年“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与题型”的“序言”,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段似乎很不起眼、但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字:“综合能力考试由条件充分性判断、问题求解、逻辑推理、写作等四部分组成.旨在综合测试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分析论证能力和写作能力.”很显然,上文中所谓的“综合归纳能力、分析论证能力和写作能力”,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写作考试所要测试的主要能力.果然,考试大纲在介绍“写作部分”的时候,就直接指出了,“写作题部分综合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里再次提到了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写作中测试“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个不言自明.但是,怎样才能测试出考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论证能力”(分析能力)来呢?虽然任何一种文体(自然也包括论说文)都可以测试出考生的这两种能力,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不同的文体在这两种能力的测试上,侧重点肯定是有所区别的.我们认为,“文字材料综述”侧重于测试考生的“综合归纳能力”(概括能力),而“论证有效性分析”则侧重于测试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分析能力).所以,我们预计,2004年考“文字材料综述”和“论证有效性分析”这两种文体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
但是,预测终归只是预测,可能性也并非就等同于必然性.最后考什么文体,关键还是看出题者的“一念”.至于在此之前的写作复习方案以及侧重点,当然还得由你考生自己去判断和制定.
三,文体要求的更改
对于这种文体的要求,2004年的考试大纲和2003年的考试大纲可以说是大同小异.
下面是2003年考试大纲关于“评论型作文”这种文体的要求:
试题陈述一个论证,要求考生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的内容自己决定,可能但不一定包括:论证在概念界定上是否清楚;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论据是否成立;论据是否足以支持结论;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论证的成立是否需要另外的条件;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做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
立论型作文和评论型作文综合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鼓励考生发挥创造性.
2004年考试大纲关于“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文体的要求如下:
论证有效性分析题的题干为一段论证,要求考生对题干所陈述的论证做出分析与评论.
分析与评论的内容由考生根据试题自己决定,可以但不一定包括:论证在概念界定和使用上是否清楚、准确并前后一致;论证方法是否正确;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有无支持结论的更为有力的论据;推理有无错误或漏洞;论证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有无另外的解释反对或削弱该论证,作何种修改可以使论证更为有力等.
应该说,这两份大纲之间没有本质性的区别,虽然更细仔的研究表明,2004年的大纲更加清楚明了,更加严谨科学了.不过,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到以下两点细微但却是不能忽视的差别.
首先,2003年的大纲只是模糊地“要求考生对这一论证作出评论”.何谓作出“评论”?虽然大纲随后马上给予了解释和补充,但无庸讳言,正如我们上面的分析所显示的,“评论”这个概念太宽泛,容易引起考生的误解.对此,2004年的大纲则在“评论”之前再增加了“分析”一词:“要求考生对题干所陈述的论证做出分析与评论”.不再只是单纯的“评论”,而是“分析和评论”.也就是说,你可以对题干的论点进行“评论”,但是这种“评论”必须是在对题干论证的有效性的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评论”.没有这种“分析”做基础的“评论”,是不合要求的.
其次,2003年大纲主张,无论是“立论型作文”还是“评论型作文”,都“鼓励考生发挥创造性”.但是,在2004年的大纲中,“鼓励考生发挥创造性”这项政策只是出现在“论说文”这种题型和文体之下,在有关论证有效性分析这种题型和文体的大纲中,我们已经看不到这种对“创造性的鼓励”.这说明了什么?我们的理解是,如果把“批判性”看作是一个和“创造性”相对立的概念,那么,论说文的写作确实是以考生的“创造性”的发挥为前提的,而“论证有效性分析”则更多地是测试考生的分析能力,它要求的是考生的“批判性”.所以,严格说来,2003年的大纲在“评论型作文”的要求上是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自相矛盾的,或者至少是存在着某些歧义和含混的.值得庆贺的是,2004年的大纲已经去掉了这些歧义、含混,乃至矛盾.应该说,2004年关于论证有效性分析的“大纲”是科学的、严谨的.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这份大纲,并按照这份大纲的精神和要求去复习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