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英语翻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工欲言其事,必先利其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翻译是指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题目详情
英语翻译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工欲言其事,必先利其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是指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工欲言其事,必先利其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是指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bù yǐ guī jǔ,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
〖解释〗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解释〗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释〗坚持到底
〖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ù yǐ guī jǔ,bù néng chéng fāng yuán
〖解释〗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出处〗《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gōng yù shàn qí shì,bì xiān lì qí qì
〖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处〗《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解释〗攻:琢磨.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释〗坚持到底
〖出处〗《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看了英语翻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朗更在孙山外的翻译文言文《名落孙山》中的“解名尽处是孙山,贤朗更在孙山外”翻译? 2020-04-06 …
英语翻译文言文翻译中,什么词翻译成就,什么词翻译成就是,什么词翻译成是,简言之,“就”、“就是”、 2020-05-13 …
英语翻译文言翻译: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 2020-05-20 …
文言文《锲而不舍》全文翻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020-06-12 …
翻译文言文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者所未有也 2020-07-05 …
谁能告诉我“黄牛山”的翻译文言文黄牛山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 2020-07-07 …
文言文中的翻译文言文铁杵磨针中1、“老妇曰:‘功到自成耳。’”的翻译2、“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业, 2020-07-11 …
翻译文言文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 2020-07-11 …
文言文翻译~(急需)帮忙翻译范大成的《峨眉山行纪》中的《雪山》拜托拉~此诸山之后,既西域雪山,崔嵬 2020-07-12 …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且行且读》翻译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