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注释】:①结约:盘曲。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强。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B.虽乘奔御风奔 奔:奔马
C.当之辄靡 当:阻挡
D.锐之为剑戟 锐:锐利
(2)下列对句中加点“以”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
①不以疾也 ②全石以为底 ③以水战石 ④以故东徙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甲、乙文段均写了江边山势高峻。
B.甲、乙文段均表现了江水水势之大。
C.甲、乙文段均描写了湍急的水流。
D.甲、乙文段均表现了江水清冽的特点。
(4)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注释】:①结约:盘曲。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强。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B.虽乘奔御风奔 奔:奔马
C.当之辄靡 当:阻挡
D.锐之为剑戟 锐:锐利
(2)下列对句中加点“以”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___
①不以疾也 ②全石以为底 ③以水战石 ④以故东徙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甲、乙文段均写了江边山势高峻。
B.甲、乙文段均表现了江水水势之大。
C.甲、乙文段均描写了湍急的水流。
D.甲、乙文段均表现了江水清冽的特点。
(4)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A.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中断.B.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高中地理唐李商隐名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中提到 2020-05-13 …
《在山的那边》中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中放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2020-05-17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小题。(13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2020-06-10 …
语文课本中的《三峡》写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2020-06-10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⑶沿溯阻绝沿: 2020-06-10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月:)(3 2020-07-05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2020-07-07 …
巴山为何夜雨①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 2020-11-06 …
文言文阅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文 2020-12-0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