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白居易的《夜雪①》一诗,完成问题。已讶衾②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
题目详情
阅读白居易的《夜雪①》一诗,完成问题。
已讶衾②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qīn):被子。
(1)全诗依次从哪些感官角度暗示了“夜雪”之大?
(2)下列诗句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运用的表现手法相一致的一项是___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已讶衾②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①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任江州司马。②衾(qīn):被子。
(1)全诗依次从哪些感官角度暗示了“夜雪”之大?
(2)下列诗句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运用的表现手法相一致的一项是___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B.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
C.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 D.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从写作角度方面,进行解答.“衾枕冷”是触觉;“复见窗户明”是视觉;“时闻折竹声”是听觉.(2)运用“折竹”这一细节或以动衬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重的特点,表现了冬夜的寂静.“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也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和“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3)作者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答案:
(1)触觉,视觉,听觉 (注意“依次”,写出三个得2分,写出两个得1分,写出一个不得分,顺序错不给分)
(2)C(以声衬静)
(3)透露了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必须包含“孤独”“寂寞”两个方面,意对即可.2分)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3)作者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答案:
(1)触觉,视觉,听觉 (注意“依次”,写出三个得2分,写出两个得1分,写出一个不得分,顺序错不给分)
(2)C(以声衬静)
(3)透露了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必须包含“孤独”“寂寞”两个方面,意对即可.2分)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看了 阅读白居易的《夜雪①》一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以下是两首咏竹的古诗,认真阅读、品味后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一)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 2020-04-08 …
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2020-06-1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 2020-07-0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 2020-07-2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养竹记唐白居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 2020-11-02 …
枯竹的文章主旨是什么枯竹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 2020-11-11 …
枣阳白竹园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下图为白竹园寺内部分生物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白竹园 2020-11-13 …
指出对下列复句各分句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A.并列复句B 2020-11-26 …
默写(1)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急欲相见,而琵琶女心情复杂的诗句是:,�默写(1)白居易《琵琶行 2020-12-20 …
淡竹1.第二段突出了所写事物怎样的共同特点?描写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2.文中竹“直”“空”“淡”三者 2021-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