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919年期间,我国文化教育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折射了思想领域的变迁,其影响至深至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迫于时势,清政府创办
1840~1919年期间,我国文化教育领域的发展与进步,折射了思想领域的变迁,其影响至深至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迫于时势,清政府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组织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译介了《垛积比类》、《化学鉴原》、《地学浅识》、《声学》、《电学》等;甲午战后,译书之风骤变,梁启超自办大同译书局,留日学生自办译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赫胥黎著)和《原富》(亚当·斯密著)、马君武翻译的《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杨廷栋翻译的《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中国近代通史资料选缉》
材料二 1904年清政府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科目 | 专业 | 备注 |
经学科 |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等 |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开设的课程 经学大义 人伦首先 中国文学 外国语 体操 |
政法科 | 政治、法律 | |
文学科 | 中国史学、地理、文学等 | |
商科 |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 |
格致科 | 算学、化学、物理等 | |
农科 | 农学、林学等 | |
工科 | 机器、造船、电气等 | |
医科 | 医学、药学 |
——据1904年《奏定大学堂章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西学”在我国传播具有怎样的特点?其中,我国“甲午战后译书之风骤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京师大学堂专业与课程设置体现的“中体西用”办学思想,并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12分)
分 析:
(1)材料所述为鸦片战争后迫于形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主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可见其特点之一在于是在列强侵略的大背景下中国人不得已的做法,从材料中不同的书籍和内容可以得出学习西方的内容经历了器物到制度的转变;第二问可以转化为戊戌变法的原因加以回答即可(2)体现“中体”的思想可以用经学大义等学科说明,体现“西用”的思想可以理工科、格致科的设置说明。因为现代化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所以对现代化的影响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概括即可。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新思想的萌发、维新思想 考点
分析:
考点1: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洋务运动 (1)背景: ①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统治出现危机。 ②清政府内部洋务派的形成 (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4)内容: 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第一家----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规模最大--------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 (5)评价: 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 ③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补充:中国近代化: (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 (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在思想文化上,近代的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的思想文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考点2: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及作用: 1)早期维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王韬、郑观应为代表人物,随着中法战争的失败,早期维新派开始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还主张发展工商业。这些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统和付诸实践。 2)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以来) ①背景: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先进人士西学知识的增长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 ②代表人物及思想: A、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经学外衣、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为维新变法提供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其思想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 B、梁启超,突破康有为理论的束缚,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C、谭嗣同。极力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堪称维新运动的勇士。 D、严复,系统传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主张,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阐述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③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内容包括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这场论战使维新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维新思想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发展的,它将变法图存与发展资本主义相结合,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主题和政治要求 ②是先进中国人西方学习进一步深入的表现,突破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的物质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 ③维新思想极大的冲击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它并没有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 试题属性 题型: 难度: 考核: 年级
(2014•江西)探究并联电路电路电流规律:宝宝和玲玲同学想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猜想与假设(1) 2020-06-22 …
司马迁和谁并称史界两司马想想 2020-06-23 …
将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加词语),做到保留全部信息。他们都是山里的孩子,同一片蓝天 2020-07-06 …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 2020-07-28 …
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与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并称“班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 2020-07-28 …
仿写例句例句5: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仿写1句) 2020-11-25 …
人口迁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常态。近代以来,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阅读 2020-11-28 …
英语翻译5.作品1中两双手皆为主角心中的“手”.我想表现出强迫症的最大特点——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 2020-11-28 …
仿句。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 2020-12-30 …
民族融合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突出的特点之一。下列哪些史实有利于这一历史发展过程①北 2021-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