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20分)英语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缩影。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的扩大(1)结合所学,分析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扩大的原因。(4分)“广州英语”出现在1715年前后,
题目详情
(20分)英语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缩影。 ![]() 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的扩大 (1)结合所学,分析从17世纪到19世纪英语在北美洲传播范围扩大的原因。(4分) “广州英语”出现在1715年前后,指在广州的中国人与西洋人之间用作商业贸易和往来媒介的独特语言。19世纪30年代刻印的《红毛通用番话》收集词汇约380个,均用广东方言来注音。词汇分为“生意数目门”“人物俗语门”“言语通用门”“食物杂用门”等四项。使用广州英语的,主要是通事(翻译)、店主、买办、杂役以及部分行商。外国人对广州英语的评价是:“由于汉语习惯在其中的存在,在英美人士的视觉上引起的混乱,再加上糟糕的发音,使这种粗俗土语成为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交流工具。”它是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共同语言。” (2)结合所学,对材料所述现象进行解读。(8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3)以“英语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恰当的进行论述。(8分) 要求:选定一个角度;充分使用材料;论证逻辑清晰。 示例:英语学习人群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洋务运动时期,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堂,但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很少。新政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必要,清政府要求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此后的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学习英语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学生。20世纪末,英语水平与职称挂钩,这意味着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也必须要学习英语。总体来讲,自清末以来,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反映出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英国移民在北美洲的殖民;(2分)美国成立后往西扩张领土。(2分) (2)第一层次:背景、现象或特点、影响、认识齐全。(7-8分) 第二层次:背景、现象或特点、影响、认识只有三项。(5-6分) 第三层次:背景、现象或特点、影响、认识只有二项。(3-4分) 第四层次:背景、现象或特点、影响、认识只有一项。(1-2分) 示例: 背景:清朝前期,中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广州是清朝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地区出现了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人群。 现象或特点:内容主要涉及商业贸易和日常生活;使用人群小;语言不规范。 影响:在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大形势下,基本适应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认识:“广州英语”是早期中西贸易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不够充分的产物。 (3)要求:①角度明确;②英语发展的历程梳理清晰;③英语发展与中国社会变迁关系正确;④有概括性的认识。 第一层次:四项齐全。(7-8分) 第二层次:只有三项。(5-6分) 第三层次:只有两项。(3-4分) 第四层次:只有一项。(1-2分) 示例1: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洋务派招收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培养翻译人才;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大学中开设英语课,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外交人才。民国初年,英语教育的目标是了解并能运用外国的语言文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习英语的目标超出了语言文字自身,扩展至学习西方文化。“文革”之前,英语学习的目标局限于阅读书籍。“文革”以后,英语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综上,我国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国家形势的变迁密切相关。 示例2: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 近代以来,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强纷纷侵华,为与列强交涉并学习其科学技术,近代学堂开设众多语种,英语只是其中一种。民国时期,外语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语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因为中国实行“一边倒”(倒向苏联)的政策,英语丧失了第一外语的地位。中苏关系恶化后,英语又恢复了第一外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英语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高考科目。综上,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百年来我国外交关系的变化。 |
|
看了(20分)英语的传播是历史发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5质量为m=2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 2020-04-09 …
长为L=3m,M=2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水平地上、木板与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素U2=0.02,物块 2020-05-14 …
急 某种植物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8℃到20℃的山区,已知在山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5℃, 2020-05-17 …
概率,硬币偏置的问题有两枚硬币不均匀,硬币A抛掷时,出现正面的概率是0.6,硬币B正面概率0.5, 2020-06-05 …
5.甲乙两人独立地对同一目标射击一次,其命中率分别为0.6和0.5.现已知目标被击中,则它是被甲乙同 2020-10-30 …
某农户种植花生,原来种植的花生亩产量是200千克,出油率为0.5,现在种植新品种花生后,每亩收获的花 2020-11-22 …
有一道数学题,学生甲能解决它的概率是0.4,学生乙能决绝它的概率是0.5,现有甲、乙、丙三人试图独立 2020-12-12 …
有一道数学题,学生甲能解决它的概率是0.4,学生乙能决绝它的概率是0.5,现有甲、乙、丙三人试图独立 2020-12-12 …
据有关部门对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统计,民营科技企业从业人员达644.23万人,实现净利超过1074亿元 2021-01-04 …
,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现在对物体施加与水平面成37 2021-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