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它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古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题画诗,是紧紧围绕着某幅特定的绘画作品而创作的诗。它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家的独创,在繁花锦簇的诗歌园地中独放异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古代无数天才的文学艺术家们,将诗以高超的书法题写在画幅上,再加之以精工的印章,与绘画形成完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 由于绘画题材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题画诗的内容也极为广博纷繁,或咏写花草树木,或咏写山水田园,或咏写鸟兽虫鱼,或咏写人事季候,或咏写纸笔楼阁,等等,但就其思想倾向而言,大约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生动形象地再现画面的形象,深刻地开掘出画面的底层意蕴,描写出画面应该具有而又画不出的诗意,即所谓“画之不足,题以发之”。这样的题画诗,不仅是“画中之画”,而且更具有“画外之意”了。如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再现了画面上的景象,而且还写出了画外意,丰富了原画的意境。一、三两句描写画面的实景,但第二句说春天江水之暖是鸭子最先知道的,第四句说正当蒌蒿芦芽生长之时,美味的河豚鱼在长江中逆流而上了,这是画面上没有的,也是任何高明画师画不出来的,但苏轼却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来了,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春意和生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可谓是“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的妙诗。 二类是借观看绘画赞美高洁的品格,抒写人生的感悟,表达艺术体验和对文学艺术的真知灼见。如果说上一类诗基本上属于题中应有之意,这一类诗则是借题发议,借题发挥。如元代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后二句借墨梅抒情。这既是咏梅、赞梅,更是诗人高尚人格和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这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感染着、启迪着每一个读者。 三类是借题画怀古伤今,讽刺黑暗腐朽的封建统治,抨击浇簿的世风,抒发对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深忧。如果说第二类作品的借题发挥,尚属于作者自身范围的话,此类则又扩大到社会现实,具有更深广的思想内容。如黄庭坚《题竹石牧牛》:“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这首诗的牛砺角牛斗是有深刻寓意的。北宋后期,党争激烈,两派互相倾轧,而黄庭坚则主张削除党争,两派共理国政。对于党争,他感到痛心和不安,便借着这幅画抒写出来。诗中的牛砺角和牛争斗,即是象征统治阶级的党争,寓意是颇深刻的。 (选自高霞《中国古代题画诗简论》,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于“题画诗”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
小题1:B(A项“中国诗歌史上”错,文章第一段说“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C项题画诗不是“根据一幅画写一首诗”,而是题在画上的诗;D项题画诗咏写的对象非常丰富,除了列举的种类外,还有其它种类,注意第一段中的“等等”。) 小题2:C(“生活中的实景”错,应该是画面实景。) 小题3:D(不能说是“真实写照”,只能说是象征统治阶级的党争) |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题画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帮我把错误的题号写一下、最好加上原因.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可以用蒸馏水代替95%的乙醇叶绿 2020-06-08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 2020-06-09 …
帮忙填空“赛诗会”有三个人,聚会时总是赋诗助兴.一次,他们约定由一人先做一首诗,其他人根据他的格式 2020-06-23 …
小小爱迪生---------水制放大镜器材:水.保鲜膜大碗一个彩色珠子操作把彩色放入碗中,用保鲜膜 2020-06-25 …
做蛋糕为什么要放色拉油?为什么做蛋糕一般都放色拉油,它在蛋糕里起什么作用呢? 2020-07-05 …
袋中有6个黄色、4个白色的乒乓球,作不放回抽样,每次任取一球,取2次,求:(1)第二次才取到黄色球 2020-07-23 …
将诗人和风格连线诗人风格①李白A.以小见大,寓意深刻②杜甫B.沉郁顿挫③王维C.文章合为时而著④刘 2020-07-26 …
将诗人和风格连线诗人:①李白②杜甫③王维④刘禹锡⑤白居易⑥李贺风格:A.以小见大,寓意深刻B.沉郁 2020-07-26 …
求一首古诗,山色远远看去已经绿了,但是走近看还很黄,求古诗名和作者,求整诗,求一首古诗,其中一句大体 2020-11-25 …
炎炎夏日,绿地中央比马路中央凉快,其主要原因是?a.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温度b.马路对太阳光的反射 2021-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