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感伤是一种情怀田德政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感伤是一种情怀
田德政 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你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自己遇到感伤的事,如果你对人就叫苦不迭地说:“我的茅草又被秋风吹破了。估计别人最多安慰你几句。当你看到风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没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天啊,谁能有这样的胸襟呢?小肚鸡肠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哪里还操得了这么多的心?所以,天下没有房主的人千千万万,只有杜甫让普天下的人记住了。
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愁”“离别”“空恨”“断肠”“那堪”“憔悴”这些字眼。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内心的写照呢?恐怕无以计数。这些作品中,正是这种淡淡的感伤,让你心酸,让你惆怅,让你欲哭无泪,欲说无言。
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西方画家梵高,无疑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在请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阳挑战,却不被理解。最终饮弹自尽……每当看到他的画作,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笔下那个垂着干枯乳房的弃妇的抽泣。我曾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阅读了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说。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通过这种悲哀的余情化,来探讨人生的感伤。日本文学本身就有一种描写感伤之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写感伤之美成就文坛辉煌的。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上学的时候,我把“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当做傻瓜。现在看来,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中国人时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忧,你也不忧,我也不优,或许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这种感伤,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忧”的人所共有的素质。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感伤的情怀,人人都悲天悯人,社会造就和谐起来了,大同之道早就实现了。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因为像我这样的凡人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当我看到秋天的来临,感慨的只有自己命运的无奈,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余韵。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伟大的人类的情感。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
(2)作者怎样看待杜甫的感伤?对“杞人”的“忧”作者有什么独特的理解?
(3)文章在论及感伤的文化艺术汇总的作用时,列举了词、绘画、小说等作品,这些作品汇总的感伤是如何感染读者的?请简要概括。
(4)根据文章结尾段填空。
真正的感伤是___。
感伤是一种情怀
田德政 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你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自己遇到感伤的事,如果你对人就叫苦不迭地说:“我的茅草又被秋风吹破了。估计别人最多安慰你几句。当你看到风吹破了自己的房子,想到天下没有房子住的人是很多的,并幻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天啊,谁能有这样的胸襟呢?小肚鸡肠的人,只会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哪里还操得了这么多的心?所以,天下没有房主的人千千万万,只有杜甫让普天下的人记住了。
感伤往往成就了人类的文化艺术。不论是唐诗,还是宋词,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愁”“离别”“空恨”“断肠”“那堪”“憔悴”这些字眼。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常流不断,无穷无尽。女词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那又是多少人内心的写照呢?恐怕无以计数。这些作品中,正是这种淡淡的感伤,让你心酸,让你惆怅,让你欲哭无泪,欲说无言。
感伤是一种经常与深沉、品味相伴的艺术营养。西方画家梵高,无疑是一个孤独的人。他在请困潦倒中,向自然和太阳挑战,却不被理解。最终饮弹自尽……每当看到他的画作,我们仿佛能听到他笔下那个垂着干枯乳房的弃妇的抽泣。我曾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阅读了川端康成的一些小说。川端在他的代表作《雪国》中,所描写的人物的种种悲哀,通过这种悲哀的余情化,来探讨人生的感伤。日本文学本身就有一种描写感伤之美的传统,川端康成就是以描写感伤之美成就文坛辉煌的。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上学的时候,我把“杞人忧天”中的杞人当做傻瓜。现在看来,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中国人时常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那意思就是天塌了也不用忧,你也不忧,我也不优,或许真的有一天,天塌了,大家都完蛋了。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这种感伤,好像是所有“先天下之忧”的人所共有的素质。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感伤的情怀,人人都悲天悯人,社会造就和谐起来了,大同之道早就实现了。
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因为像我这样的凡人只能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幸福着自己的幸福。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当我看到秋天的来临,感慨的只有自己命运的无奈,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余韵。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认识到,感伤并非弱不禁风的感慨,感伤是一种有品位的情怀,是伟大的人类的情感。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
(2)作者怎样看待杜甫的感伤?对“杞人”的“忧”作者有什么独特的理解?
(3)文章在论及感伤的文化艺术汇总的作用时,列举了词、绘画、小说等作品,这些作品汇总的感伤是如何感染读者的?请简要概括。
(4)根据文章结尾段填空。
真正的感伤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中心论点的提取和概括,以及论点提出的方法.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的中心论点.通读全篇,根据文章内容,以及第四段原句“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即可解答.论点的提出方法,可以在前三段找答案,前三段介绍的是作者面对秋天的伤感和柳宗元《江雪》给人的伤感进行分析,进而引出论点的.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四段“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可以概括作者对杜甫的感伤的看法;根据第七段“,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杞人的评价.概括提取解答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五六段介绍了列举了词、绘画、小说等作品,最后指出“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根据最后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我缺乏的,正是真正的感伤的内涵,“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据此提取原文即可解答.
答案:
(1)论点: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
作者由自己面对秋天的感伤和柳宗元《江雪》中表现出的感伤进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杜甫的感伤是一种拥有博大胸襟,心怀天下寒士的感伤;杞人的“忧”有品位,有档次,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
(3)这些作品将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其中,感染了读者,使他们心酸、惆怅,达到了煽情的目的.
(4)真正的感伤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是大悲悯大苦闷;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第四段“这就不仅仅是自己的感伤了,而是天下所有寒士的感伤,大家就会和你一起落泪”,可以概括作者对杜甫的感伤的看法;根据第七段“,这人真是忧得有品位,有档次…这个杞人,能忧别人所不能忧,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杞人的评价.概括提取解答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五六段介绍了列举了词、绘画、小说等作品,最后指出“高明的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在作品中,以达到煽情的目的”.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根据最后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我缺乏的,正是真正的感伤的内涵,“于是,我发现自己是缺乏感伤情愫的.…多的是对生活的抱怨,少的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多的是小情绪小哀愁,少的是大悲悯大苦闷;多的是凄婉惆怅、顾影自怜,少的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据此提取原文即可解答.
答案:
(1)论点: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感伤才有了品味;
作者由自己面对秋天的感伤和柳宗元《江雪》中表现出的感伤进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杜甫的感伤是一种拥有博大胸襟,心怀天下寒士的感伤;杞人的“忧”有品位,有档次,是一种博大无边的感伤.
(3)这些作品将悲悯感伤的情怀倾注其中,感染了读者,使他们心酸、惆怅,达到了煽情的目的.
(4)真正的感伤是对人生深邃的思考;是大悲悯大苦闷;是推己及人、由此及彼的胸襟.
看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感伤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环湖一周约15公里。苏堤白堤把全 2020-05-16 …
15西湖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 2020-05-16 …
浙江湖州的南浔并不在大运河沿岸,但他们却把湖州至南浔的那段长湖申航道(頔塘)称为大运河(南浔段)。 2020-06-16 …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湖泊,与湄公河之间有洞里萨河相通,其面积和蓄水量季节性变化很大。湄公河的 2020-06-23 …
西湖①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②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 2020-07-01 …
南海名称很早就出现于我国古籍中,周朝诗经《江汉》记载:“于疆于理,至于南海.”也就是说,南海自周朝 2020-07-18 …
读短文《西湖》,轻松做练习。①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②站在 2020-11-26 …
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环湖一周约15公里.苏堤与白堤把全湖隔为外 2020-12-04 …
杭州西湖阅读答案西湖位于杭州市区西面,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环湖一周约15公里.苏堤与 2020-12-04 …
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人民网北京4月5日电中央气象台4月5日06时发布强对流天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