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然去家远,艰于衣食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信圭,字君信,泰和人。洪熙时举贤良,授清河知县。县瘠而冲,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前令请得沭阳五百人为助, 去家远,艰于衣食。信圭请免其助役,代输清河浮征三之二,两邑便之。宣德三年上疏言:“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使节络绎,日发民挽舟。丁壮既尽,役及老稚,妨废农桑。前年兵部有令,公事亟者舟予五人,缓者则否。今此令不行,役夫无限,有一舟至四五十人者。凶危所加,谁敢诘问。 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 衣粮, 受寒馁。 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 。”从之。八年春,又言:“自江淮达京师,沿河郡县悉令军民挽舟,州县岁发二三千人,昼夜以俟。而上官又不分别杂泛差役,一体派及。致土田荒芜,民无蓄积。请自仪真抵通州,尽免其杂徭,俾得尽力农田,兼供夫役。”帝亦从之。自是,他郡亦蒙其泽。正统元年 侍郎章敞荐,擢知蕲州。清河民诣阙乞留, 命以知州理县事 。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民。饥民攘食人一牛,御史 死八人。信圭奏之,免六人。十一年冬,尚书金濂擢处州知府,其在清河已二十二年矣。处州方苦旱,信圭至 雨。未几,卒于官。清河民为立祠祀之。

(《明史》)

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没其所 衣粮       赠送        B. 受寒馁        使

C.饥民 食人一牛       偷窃        D.御史 死八人      判罪

2.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下列各项中能表现官府的行为给清河百姓带来痛苦的一项是(   )

①官艘日相衔,役夫动以千计   ②然去家远,艰于衣食   ③本邑地广人稀,地当冲要

④丁壮既尽,役及老稚   ⑤凶危所加,谁敢诘问   ⑥民代输租者六十年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4.根据文意,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清河县贫穷,地处要道,官船往来频繁,官员又不严格按规定调用民夫,每次征调,动不动就是上千人。这个问题在李信圭到任前就已经存在了,百姓身受其苦。

B.李信圭请求免除邻县帮助清河交一部分税银,这样,邻县役夫免去奔波之苦和衣食之难,清河百姓亦减轻了税捐重负。

C.李信圭体恤百姓疾苦,多次冒险上书为百姓请命,他请示的内容既包括涉及数个郡县的政策问题,也包括只涉及几个百姓的个别案例,因言辞恳达,均得到恩准。

D.李信圭多年在清河为官,为当地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深得当地民众的爱戴。至于李信圭到久旱的处州上任后天立即下雨这件事,则应是一种巧合。

5.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申明前令,哀此惮人。

2)命以知州理县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看了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李信...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