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哥们义气的“义”是什么意思?再请帮忙回答一下舍生取义的“义”和哥们义气的“义”有什么不同?

题目详情
哥们义气的“义”是什么意思?
再请帮忙回答一下舍生取义的“义”和哥们义气的“义”有什么不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说到义,我们首先会想到哥们义气,“桃园结义”的故事早已传为佳话,脍炙人口.生活中我们也常说,仁义、道义、理义…… 对于义,我们并不陌生,孔子作为儒学圣祖,也多次提到了义.那么孔子眼中是如何看待“义”呢?儒家思想中的义,并不是简单的讲义气,义在儒学中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正确地看待孔子眼中的义,要结合义与仁、义与礼、义与利的关系来看.义与仁有什么内在联系呢?概括来讲,义是形式、仁是内容.我们知道,在孔子看来,仁是最高理念,最美好的道德,而仁要通过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形式就是义.所以说,义就是实现美好的道德理理念的一种形式.《论语》中有”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正是表达的这个意思.义对仁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根据具体情况而不同.首先,义的形式根据身份而不同,不同的身份就决定了不同的义,比如说,医生济世救人是义,老师教书育人就是义.倘若医生不救死扶伤,老师无心教研,沉于商场这在儒家思想来看就是不义.应该说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也仍具体现实意义.现如今,医生都要收红包,救死扶伤本是其份内之事,应皆力为之,而不给红包,就不好好给人治病,这其实是在取不义之财,非君子所为.现在大学的某些导师,其本职工作本来是指导学生、搞科研工作,但是这些导师醉心于名利场,早已无心科研与教学,这就是一种不义之举.虽说现在是一个开明的时代,人不一定要单从事一种职业,但不管你身兼多少职业,每一份都有自己的本份,你至少应该能做到自己的本份,如果做不到自己的本份而硬要身兼数职,这就是不义.左传里有“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郑伯即郑庄公,郑国国君,公叔段为其弟,是一个诸侯.根据规定,诸侯在其封地内建城规模有严格限制,大城市不能大于国都1/3,中等城市不能大于国都1/6,小城市不能大于国都1/9.而公叔段却多次违反礼节,建造不合规模的城市.郑庄公知道,但未加制止,对大臣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公叔段并未收敛,而更是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开始砺兵秣马,欲发动叛乱.郑国大臣均告郑庄公,此事需当了结,如果他认为其弟为君王,我们就去服事他,如果不是的话,就应该讨伐他.郑伯说“不义,不昵,厚将崩”.就是说:行不义之事,人民就不会亲近他,累积深厚,很快就会灭亡.故发兵镇压,迅速平定了叛乱.陈国的敬仲投靠强大的齐国,齐桓公非常高兴,设宴为敬仲接风,从白天喝到晚上,齐桓公还要敬仲继续陪他喝.此时,敬仲果断回绝:“今日酒已尽兴,大王明日还需处理朝务,敬仲不敢耽误大王政务,故不能在饮.”齐桓公一再要求,敬仲始终不肯,最好只好最罢.敬仲此举是为了保全齐桓公之名,而冒死违拗.他身为臣子,白天陪齐王喝酒也是合情合理,但并没有义务要陪他通霄喝酒,并且,齐王作为国君,不可过量饮酒,故敬仲之举合乎其身份,是为义举.义之于君又当如何体现呢?君的职责是下达命令,因此,义之于君就是下达正确的命令.汉代大儒董仲舒曾说:“立义以定尊卑之序,君臣之职明矣”,这也说明了君臣身份与义的关系.义与礼是何种关系?不同与义与仁的关系,对于义与礼,义为内容,礼则为形式.《论语》中有:“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这就是说,义是内涵,是内容,而要用礼去推行它,实现它.《左传》中有这么一个故事,齐国攻鲁,鲁国向卫国求援,卫国亦为弱国,但仍仗义出兵援助.齐国将卫国援军打败,卫国撤退,正当其统帅孙恒子将被擒时,卫国一贵族仲叔虞奚率本部兵士打退齐国,救了孙恒子.卫国国君欲重赏仲叔虞奚,问他想要多少土地封邑.但仲叔虞奚却说不要土地封邑,而想要一种只有诸侯才能使用的悬挂的乐器及马的装饰,卫国国君念其功大,竟然答应了他的要求.仲叔虞奚此举是想越礼,因为乐器及马的装饰都是体现礼的“器”,但卫国国君却应允了他.孔子对此事进行非议:“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名为名份,器为器物,这二者均体现礼,是不可以借于别人的.可见礼在体现与义中的重要作用.义与利又是怎么的关系呢?这一点孔子说的很清楚,《论语》中有:“ 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显然孔子认为义重于利.《左传》中有“宋穆公义不传子”的故事.宋穆公将死之时,在推举继承人方面,便选择了义.尽管当时大臣们都同意其传位于子,天下百姓也无异议,但他仍然将大位传于其兄之子.这是因为,他是从其兄长那里继位,当时其侄年幼,不能执政,而如今,他觉得自己应该将位子还于其兄之子.在大利大义之间,宋穆公毅然选择了义,令人敬佩.那么是不是君子就不应该取利呢?孔子并不认为义与利是截然对立的.子曰:“富贵如可得,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即是说,如果不违背义,能得到富贵,即使做了赶车的我也愿意;但是如不可求,就是要违背义就不可求,则从吾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