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用“/”给两处划线语句断句。(5分)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用“/”给两处划线语句断句。(5分)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5分。划对两处得1分。)
分 析:
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顶针修辞;“烛之武”“秦穆公”,人名;“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是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断句不难;“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句子结构相同,根据上述信息答案很容易得出。
本题所给文段加标点为: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唯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来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功夫就挽救了即将灭亡的郑国,不但使秦国军队撤退,还让秦国帮助郑国防守边境,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使秦穆背叛晋国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晋国的旧恩、召来新的怨恨;舍弃成功、去冒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迎合了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达到呢?
文言文阅读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 2020-05-13 …
将《烛之武退秦师》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2020-05-13 …
求老师解答:夜缒而出,见秦伯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2020-06-17 …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 2020-06-17 …
英语翻译我们老师下午就要检查、麻烦大家帮我翻译下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 2020-06-27 …
翻译下列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 2020-07-01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020-07-09 …
根据课文意思,对晋、秦、郑三国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晋在西,秦在东,郑在晋、秦之间。B. 2020-07-10 …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①,且贰②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 2020-12-01 …
对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