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德国科学家让艾滋病毒自杀迄今为止,艾滋病还是一种不治之症。然而,德国女科学家卡琳・莫菱却声称,3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 7 题。

德国科学家让艾滋病毒自杀

    迄今为止,艾滋病还是一种不治之症。然而,德国女科学家卡琳・莫菱却声称, 3 年后可让艾滋病成为可治之症,因为她已找到一种人造遗传物质,这种物质能让艾滋病毒自杀。

卡琳・莫菱所在的实验室在瑞士的苏黎世大学里。当世界各国的记者慕名来到这里参观时,看到卡琳的实验室里到处都是老鼠笼子。里面有不少活泼的小老鼠跑个不停。卡琳告诉记者们:“这些老鼠都患有艾滋病。”记者们闻言下意识的后退了一步。“不过它们不会把病毒传给你们,况且它们已快被治好了。”卡琳笑着说,记者们才放心大胆地走进了实验室。

老鼠怎么也会得艾滋病呢?老鼠和人类有 80 %的基因相同,用它做实验不仅便宜,而且容易照料,易于喂养。但对艾滋病研究人员来说,老鼠却是个特例。艾滋病毒在人类或猴类细胞中能快速繁殖,却无法使老鼠细胞感染。研究人员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发现一种人类蛋白质可使艾滋病毒在老鼠细胞中复制。加入这种蛋白质后,老鼠细胞即能携带艾滋病毒,这使得老鼠可用于艾滋病研究。

卡琳表示,他们已发明了一种人造遗传物质,它可让患艾滋病的老鼠体内的病毒大量减少。这种人造遗传物质还可被制成疫苗,注射入健康老鼠体内,然后让健康老鼠和艾滋病老鼠接触、交配,结果发现,该疫苗对艾滋病毒有抵抗力。这种人造遗传物质为何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呢?这得益于对艾滋病毒机理的研究。科学家们在数年前发现,艾滋病毒通过复制遗传信息来繁殖后代,而且艾滋病毒有个有趣的特性,那就是繁殖后母体会自杀。卡琳利用了艾滋病毒的这种特性,制造了一种遗传物质。该物质会“欺骗”艾滋病毒母体,在艾滋病毒还未繁殖时,就让它“误以为”此过程已经结束,于是艾滋病毒就提前自杀了。

卡琳说:“这种遗传物质就像是结束艾滋病毒生命的哨声,而这种哨声则是拯救艾滋病患者的福音。全世界有 4000 万人感染了艾滋病,他们将因此而得救。”早在 30 年前,卡琳就开始了让病毒自杀的研究。最近终于在艾滋病毒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尽管如此,从这种遗传物质到能够制成艾滋病患者能使用的药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她说:“我们现在在实验室里用病人受艾滋病毒感染的血来作实验了,我们要观察这种作用机制是否在人血里同样有效。我相信结果是这样的。我想乐观的看, 3 年后艾滋病患者就可以得救了。”

(选自 2007 12 《知识就是力量》)

5.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艾滋病毒自杀”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这种人造遗传物质被制成的疫苗,让患艾滋病的老鼠体内的病毒大量减少。

B. 科学家最终发现一种人类蛋白质可阻止艾滋病毒在老鼠细胞中复制。加入这种蛋白质后,老鼠细胞不能携带艾滋病毒。

C. 艾滋病毒通过复制遗传信息来繁殖后代,繁殖后母体会自杀。

D. 卡琳制造了一种遗传物质来“欺骗”艾滋病毒母体,在艾滋病毒还未繁殖时,就让它“误以为”此过程已经结束,于是艾滋病毒就提前自杀了。

6.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对艾滋病研究人员来说,老鼠是个特例。艾滋病毒在人类或猴类细胞中能快速繁殖,却无法使老鼠细胞感染,是因为老鼠体内含有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以阻止艾滋病毒的扩散。

B .科研人员通过在老鼠体内加入一种蛋白质,老鼠细胞就能携带艾滋病毒,这使得老鼠可用于艾滋病研究。

C .早在 30 年前,德国女科学家卡琳就开始了让艾滋病毒自杀的研究。最近终于研究上有所突破。

D .通过对艾滋病毒机理的研究,卡琳发现艾滋病毒通过复制遗传信息来繁殖后代,而且艾滋病毒繁殖后母体会自杀。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德国女科学家卡琳・莫菱声称, 3 年后可让艾滋病这种还是一种不治之症的病症成为可治之症。

B .虽然老鼠用来做实验不仅便宜,而且容易照料,易于喂养。但是用它来研究艾滋病却要费不少的周折。

C .让健康老鼠和艾滋病老鼠接触、交配,结果发现,用人造遗传物质制成的疫苗对艾滋病毒有抵抗力。

D .大多数科学家乐观的相信,只要再经过一段实验的进行, 3 年后卡琳的实验应用于临床实践,艾滋病患者就可以得救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5 . C ( A 项曲解愿意,原文“发明了一种人造遗传物质,它可让患艾滋病的老鼠体内的病毒大量减少。这种人造遗传物质还可被制成疫苗,注射入健康老鼠体内……”并非疫苗使病毒减少。 B 项“研究人员想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