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刘娟①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
刘娟
①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②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③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8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中国文学本位。有责任的当代学人并非一味排斥西方文学观念,而是在披沙拣金、去粗取精的过程之后,借鉴吸收其中契合中国实际的文学观念。
④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类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之言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钱基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
⑤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的问题,他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
⑥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用“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等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忽视了中国文学的“本”。
B.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根本点并没以发生过动摇: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
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排除在外,否则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D.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除了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能用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来否定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
B.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更侧重于研究具有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
C.在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学观念时,只要坚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的原则,就能保持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色和完整性。
D.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古代文学生长的学术传统,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新月派与创造社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没有立足中国文学本位,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B.近代以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包含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这和19世纪之前的欧洲的文学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有相似之处。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和自觉追求;“‘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体现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的价值追求。
D.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一个明证。
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
刘娟
①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有人据此提出魏晋文学自觉说。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②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③在斯达尔夫人《论文学》之前的欧洲,文学观念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并非仅限于在虚构意义上。斯达尔夫人的文学观既不适用于中国古代文学,也不能涵盖18世纪以前的西方文学。有学者提出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但我们的兼容并包,应有选择性,汇通中西应坚持立足中国文学本位。有责任的当代学人并非一味排斥西方文学观念,而是在披沙拣金、去粗取精的过程之后,借鉴吸收其中契合中国实际的文学观念。
④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类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引孔子之言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钱基博《中国文学史》说孔子以前,有言有文,直言者谓之言,修辞者谓之文,足见孔子之前中国文学已有建言修辞的良好传统。
⑤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陆机《文赋》最早系统地探讨文学创作的问题,他将文学的根本目的归结到载道教化一途。
⑥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文学史的本与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用“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等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就忽视了中国文学的“本”。
B.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虽然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根本点并没以发生过动摇: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
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排除在外,否则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D.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除了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要坚持自己的标准,不能用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来否定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
B.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更侧重于研究具有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
C.在学习、借鉴西方的文学观念时,只要坚持“兼容并包,汇通中西”的原则,就能保持中国文学的自身特色和完整性。
D.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古代文学生长的学术传统,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根本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新月派与创造社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没有立足中国文学本位,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
B.近代以前,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包含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这和19世纪之前的欧洲的文学也包含了修辞学、诗歌、历史、哲学和宗教等复杂内容,有相似之处。
C.“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体现了中国文学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和自觉追求;“‘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体现了中国文学“言志载道”的价值追求。
D.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一个明证。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 根据文章第④段内容可知 “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是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的看法,作者随后就进行了反驳并在⑤段首强调: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观察下列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第2008个数是多少 2020-03-30 …
矩阵乘积的行列式等于矩阵行列式的乘积?书中有详细的证明步骤,可以归纳为;构造一个2n阶方阵,其行列 2020-04-06 …
下列一串数:1又3分之1,1,11分之10,15分之13···,是一列有规律的数,求1999个数是 2020-05-14 …
观察下列一列数,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三分之一,五分之三,七分之五,十一分之九则第8个数 2020-05-17 …
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1)二分之x+三分之y=二分之十三三分之x-四分之y=二分之三(2)4分之y+ 2020-05-22 …
观察下列一列数.观察下列一列数,探求其规律:负一、二分之一、负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负五分之一、六分 2020-06-02 …
一个木一个丕念什么木丕连一起念什么 2020-06-04 …
杨修之死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 2020-06-09 …
提土旁一个丕字是什么字? 2020-06-15 …
把下面的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又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五分之三四分之一二又五分之四三又六分之五三又七 2020-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