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
——《吕氏春秋·上农》 |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冲积于夏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经济在近代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经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材料三:1910年,张謇说,根据《海关贸易关册》统计,中国进口商品中以棉货为最多,最高时值银1.8亿两,其次是铁货,值银4600余万两。因此,中国“实业亦必有的……何在?在棉铁,而棉尤宜先。”张謇十分重视农业的改革,他向朝廷奏请开办农会时说:“臣窃上溯三代,旁考四洲,凡有国家者,立国之本不在兵也,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天下之大本在农,今日之先务在商,不商则农无输产之功”。现在世界以大企业立国,而中国以公司法、破产法不备,故遂将此昙花一现之基础,至于今日,败坏不可收拾,断丧人民之企业心、合群心,耗散最可宝之资本,不一而足。……加以自今而后,经济潮流,横溢大地,中外合资经营之事,必日益增多。我无法律为之防,其危险将视无可得资为尤甚,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 |
——以上材料均出自《实业之梦——张謇传》 |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张謇关于“实业救国”的主要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实业救国”主张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又为何受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阻碍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 (2)变化: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原因:①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②资本主义市场的逐步形成。 (3)振兴实业必须以棉、铁两种工业为中心;振兴农务的新农本思想;重视工商业的发展;加强经济立法对实业加以指导和保护。 (4)影响: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原因: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和曲折发展的。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有严重的依赖性和妥协性。不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不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民族工业就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 |
看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先...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 2020-11-08 …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今年(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 2020-11-21 …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今年全国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 2020-11-24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许多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应该具有较强的优势.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农产品 2020-12-28 …
1962年到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在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 2020-12-29 …
1962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 2020-12-29 …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 2020-12-29 …
1962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 2020-12-29 …
集市贸易在隋唐时期就已发展起来,但在建国后曾销声匿迹。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 2020-12-29 …
我国隋唐时就已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建国后一度销声匿迹。但在1962年到1965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