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理解快.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

题目详情
阅读理解 快.
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说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
  酒香味.过年不喝酒也不像个年,家里再穷,也得喝上二两,哪怕就是红薯干酿的“一毛醉”――因这种酒质量较差,容易上头,喝一毛钱的酒就会醉,所以得名“一毛醉”.每年的腊月,闲了多半年的乡里小酒厂就会重新开张,村里的老烧锅也开始昼夜不停地加班,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酒坛子、酒瓶子,闻着酒味就使人有几分醉意.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蒸馒头味.过去农民穷,一年能吃上馒头的日子是有数的,现在脱贫了,蒸馒头不算稀罕事了.可是,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饺子味.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光顾得说吃了,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
  其实,平心而论,城里也不是没有年味.那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成堆的贺卡,打爆的拜年电话,成千上万条的拜年短信,五花八门的电子邮件,还有满大街的红男绿女,不都是年味吗?可是我总还是想念家乡的年味.
 
一进腊月,低一声,淡淡.越来越浓,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表达作用?
“就连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 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最后一段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一进入腊月,一直到正月十五,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写出了历时之长,年味之浓,体现了人们对过年的重视.
2)说明了“饺子'是过年的必不可少的食物.
3)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年味"的思念、对家乡的眷恋.
纯原创,请采纳,谢谢
看了阅读理解快.这几年,每逢年底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用千载难逢的意思解释: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出自:《南齐书·瘐杲之传》:“臣以凡  2020-05-21 …

进位制里的什么逢二进一,逢十进一什么的是什么意思,比如:1+1=101+1+1=111+1+1+1  2020-06-07 …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0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逢3的年份实施;农业普查每1  2020-06-07 …

为什么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按照四年一次闰年,400年中应有100个闰年.还有,为什么逢百之年要  2020-06-13 …

我匍匐了一百年微笑着焚烧了一百年只为等待你灰飞烟灭的重逢.因为你的快乐.是我生命里的全部信仰是什么  2020-07-01 …

二进制加法什么叫逢二进一什么叫做二进制加法的逢二进一,看了很多讲解都不明白就好像1+1+1+1为什么  2020-10-30 …

2011年3月10日,杨某被抢劫的逃跑过程中,适逢一中年妇女丁某骑摩托车(价值7000元)2011年  2020-12-03 …

阅读《苦痛者的天籁》(作者:马德)一文,回答小题(共14分)那两年逢年过节养鱼的蔡婆总要给我家送几条  2020-12-09 …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  2020-12-29 …

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