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方寸田园琦君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追求归
题目详情
方寸田园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她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追求归隐生活的恬静。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山风雨送人看”。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 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小题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小题2:“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结合文章内容,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对作者琦君的“俗愿”的理解(4分) 小题3:在作者平静和淡泊的心态背后,隐含着作者对都市生活的“回避”与“妥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是怎样借理想中“方寸田园”这一意象来平衡这种“回避”与“妥协”的(或者说“方寸田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6分) 小题4:本文语言素朴、明朗,请结合文章内容,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和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B E 小题2:作者琦君的“俗愿”有两层含义:一是现代都市人为缓解紧张而枯燥的生活寻求心灵闲适的一种愿望,二是作者有别于许多现代都市人的对富于浓郁文化传统色彩的典雅生活的一种追求。(或答“追求闲适和轻松的心态”和“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亦可) 小题3:作者理想中的“方寸田园”是“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追求的是一种宁静与超脱。作者认为与其不切实际地想逃避现实生活的忙碌与喧嚣,不如改变自己,在宁静、淡泊、现实中寻找生活的乐趣,有“妥协”但又不“回避”。 小题4:①词语运用上:选用了诸如“畅叙离情”、“松风鸟语”、“雅人”、“俗愿”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如“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共享”等句。 ③修辞上: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词名句,如“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
小题1: 点评:首先确定与句子相关的区域,进一步概括,得出每一节的要点,然后在进行整合。这是本题的关键点。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很高。 小题3: 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探究文章的主旨。要探究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倾向,最好看文章的最后一节:“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这句话很明显的看出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代生活的喧嚣、繁杂是无法回避的,作者并不躲避,因为作者深知,外界是自己无法改变的,既然无法改变,作者就反求诸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进行一番改变。正如作者所说,“自辟田园”,这是表面消极的妥协,更是一种内在积极的进取。 点评:整体上看,本题较难,学生可能会往理解句子含义反面去作答。另外,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可能达不到题目要求的高度。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言赏析题,要求赏析的角度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言运用,就是语言的风格,句式,一般包括长句、短句,对称句(骈句),排比句,四字句(三字句),整句和散句等等。修辞的分析一般就常见的修辞进行辨析,指出妙处。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一是无审题障碍,二是文章语言的特点明显,三是题型比较典范,学生在答题规范上很熟悉。 |
看了方寸田园琦君一位文友自美归来,...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题目就为English话题也是English,内容只要关于英语的都行!帮忙想一篇是作文来的!1 2020-05-13 …
主题:邻里互助 关爱共融 记叙文 征文来的有开头有结尾 中间简述事件 2020-05-16 …
“一时失足千古恨”是什么意思?RT是古文来的吗?出自哪里? 2020-05-23 …
请问有人懂下面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大概是英文来的``lasnightmeib!'m2fierci… 2020-06-06 …
帮我写一篇作文50分急17号早上就要一天傍晚,你和友人去逛夜市集,试写出当时的情况及你的感受.中三 2020-06-07 …
唯一的听众文中的两个一定,突出了什么? 2020-06-08 …
10.宇宙生命之谜是课文来的啦! 2020-06-11 …
求一篇以乌龟来比喻人的文章500字,好的+分(初中水平)--弄错了是,托物言志,不是借物喻人,并且 2020-06-14 …
话题作文心坎里抹不去的----600字是半命题作文来的 2020-06-21 …
帮我看看这两个句子哪个标点符号有错误啊拜托各位了3Q1.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 2020-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