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①,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让之而不为报

题目详情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①,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聪等不从,一战而败。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琕烧营卷甲而遁。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②,不欲人知。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永每言曰:“马援、充国③,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后为南衮州刺史。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还京,拜光禄大夫。卒,赠齐州刺史。             (选自《北史》)

注:①鞍桥:马鞍。②汉祖扪足:汉高祖在楚汉战争中,曾有一次被射中了胸膛,为了不动摇军心,就装作被射中了脚趾头,摸着脚趾头而向士兵喊话,激励他们对敌作战。③马援、充国:马援,东汉名将,有“马革裹尸”的典故;赵充国,西汉名将。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仲让之而不为报                   让:责备

 B.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             逆:背对

 C.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规:谋划

 D.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         听:接受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

 B.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

 C.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请洪仲,洪仲让之而不为报

 D.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贼俯射永,洞其左股

9.下列选项中属于表现傅永“善用谋略”和“勇猛坚毅”的一组是

A.①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②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                  

B.①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               ②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  

C.①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②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

D.①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   ②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表现了傅永从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到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的转变。傅永年轻时没什么文化,连一封信也不会答复。后发奋读书,从而使自己变得“兼有才干”。

B.涡阳之围时,傅永提出抗敌措施,因不为其他人所认可而吃了败仗。虽处败势,傅永仍运用谋略进行反击,打击了敌人的锐气。由此,傅永后来虽被免官,但很快又被诏任官职。

C.义阳之战,再次显示了傅永胸怀韬略、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的性格。他以“汉祖扪足”的典故激励士兵,一句“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充分表现了他强烈的自尊心。

D.晚年的傅永对自己担任的恒农太守一职很不喜欢,常发牢骚,在用人方面他不擅长,因此在任期间没有什么声誉。而他死后朝廷追封官爵,可见还是一个被肯定的人物。

(2012广东高考专题测试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①,乘肩舆,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于是尤见委杖,情好日隆,朝野倾心,号为“仲父”。……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岂页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注:①禊,古代风俗,于三月上巳(魏以后是三月三)在水边洗濯,以祛除不祥。

11.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        望:名士

B.帝乃使导躬造循、荣                造:到……去

C.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          要:通“邀”,约定

D.乃相率拜于道左                    率:表率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B.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语文
作业帮用户2017-04-02 举报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4亿+用户的选择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7.B (逆:迎击)

8.A(以:均作副词,解为“于是”。B前者作代词,解作“他”;后者作结构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均作连词,前者表转折关系,解作“但是”;后者表承接关系。D前者作指示代词,解作“那”;后者作人称代词,解作“他的”。)

9.B(A①表现“勇猛”,不能表现“坚毅”;②是谋略的结果,不是谋略的表现。C①②都表现“善用谋略”,没有表现“勇猛坚毅”。D①非“善用谋略”,亦非“勇猛坚毅”;②写其老当益壮。)

10.C(义阳之战并非写出其“胸怀韬略,足智多谋”,而主要表现的是傅永的勇猛坚毅)

11.D  (应为“全、都、一律”)

12.A (都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B前者表转折,“但”“却”,后者表因果,“因而”;C前者连词表目的,“来”,后者介词,“把”;D前者“于是”“就”,后者“才”) 

13.C  

14.C(不是王导让元帝去观看上元洗濯,而是借此机会展示元帝威仪和风采。)

参考译文:

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时候跟随叔父洪仲和张幸从青州进入魏地,不久又逃亡到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于是兼有文韬武略。

王肃做豫州使的时候,任命傅永做王肃的平南长史。齐国将领鲁康祖、赵公政侵犯豫州的太仓口,王肃命令傅永抗击他们。傅永考虑吴、楚的军队喜欢以劫营为才能,而且贼人如果夜袭,必然要在渡过淮水的地方用火来标记它的浅水处。傅永设下埋伏之后,仍然秘密派人用壶盛着火油,渡到河南岸,在水深的地方安置下,嘱咐他们说:“如果有火起,就把这火油点着。”这天夜里,鲁康祖、赵公政等果然亲自率领部队来劫营。东西两边的伏兵一起夹击,鲁康祖众人逃奔向淮水。火已经纷纷燃起后,敌军无法找到他们原来渡河的地方,于是他们便向傅永放置火油的地方争着渡回。河水很深,淹死很多人,斩首的有几千人,活捉了赵公政。鲁康祖连人带马掉进淮河里,早晨找到了他的尸首,斩下脑袋后连同赵公政一起送到了京师。

裴叔业围困涡阳,当时皇帝正在豫州,派遣傅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一起解围。傅永说:“挖很深的沟壑,筑坚固的壁垒,然后图谋解救涡阳之围。”高聪等人不听从他的意见,结果一交锋就战败了。高聪等人丢盔弃甲逃到悬浮瓦壶的地方,傅永独自收拾了散兵慢慢地返回,贼兵追来,他又设下埋伏打击,打击了敌军的锐气。后来刘藻充军到边远地区,傅永仅仅是被免官而已。没过十天,傅永被诏为汝阴镇将,兼任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征讨义阳,傅永是宁朔将军、统军,他担当包围任务来阻遏义阳的南门。齐将马仙琕扎营相连,逐渐挺进,谋划着解救围困。傅永于是分出一部分军队给长史贾思祖,命令他坚守兵营堡垒,自己率领骑兵和步兵一千多人,向南迎击马仙琕。贼人从上面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腿,傅永拔出箭再次冲进敌阵,于是打败敌军,马仙琕烧毁营寨卷起盔甲逃跑。中山王说:“将军受伤了,暂且先回营寨吧!”傅永说:“以前汉高祖摸着脚趾头,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受伤了。我虽然地位低微,但也是国家的一个统领,怎能给寇贼留下个射伤我朝大将的名声呢!”于是和众将士一起追赶敌人,深夜才回。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军将士没有不认为他豪壮。

后来他担任恒农太守,但这不是他心里所喜欢的职务。当时中山王向东征讨钟离,上书朝廷请求,想以傅永作为将领,但是朝廷没有接受。傅永经常说:“马援、充国究竟是什么人?难道我这么老了还要被束缚在这个小县城吗?”然而在使用人方面他并不擅长,因此在任期间没有什么声誉。后来他做了南衮州刺史。年纪已经过了八十,还能驰骋射箭,骑马挺矛,经常避讳说老,总说自己是六十九岁。回到京城后,官拜光禄大夫。死后,追封为齐州刺史。

[参考译文]

王导字茂弘,是光禄大夫王览的孙子。王导父亲王裁,作镇军司马。王导年少时风度气质出众,才识高,抱负远大。十四岁的时候,陈留那一姓张的名士见到他后感到惊异,对王导的堂兄王敦说:“看这少年的容貌志气,是个做将相的人。”当时元帝司马睿为琅邪王,和王导平日关系友善亲密。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兴复国家的志愿。元帝也特别器重王导,二人融洽得如同挚友。元帝在洛阳时,王导常劝他到自己的封国去。恰巧赶上元帝出京去镇守下邳,就请王导担任安东司马,参与军事谋划,王导尽智尽力。等到元帝调转去镇守建康,当地吴人不亲附他。过了一个多月,官员和老百姓没有一个人来拜见元帝,王导很忧虑。恰逢王敦来见,王导对他说:“琅邪王仁德虽然高尚,但是名望还轻。哥哥您威名已经远扬,应当对琅邪王有所帮助。”正赶上三月上巳节日,元帝亲赴水边观看人们洗灌。他坐着肩舆,仪表威严庄重,王敦、王导和许多名流都骑马跟在后面。吴人纪瞻、顾荣,都是江南名士,他们暗中察看,见到元帝这样威严,全都很敬畏,于是—一跪拜在路旁。王导因而献计说:“古代为帝王的,没有不以宾客之礼对待故老,关怀各地风俗,谦卑虚心,以招揽天下贤士。况且现在天下衰败混乱,国家分裂,您的大业刚刚开始,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顾荣、贺循都是这里众望所归的人物,不如把他们拉到身边来,以拉拢人心。这两个人来了,那就没有不来的了。”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吴地人士纷纷前来拜见,百姓归心于元帝。自此之后.逐渐尊奉元帝,君臣关系开始确立。不久,京城洛阳沦陷,中原上层男女大部分来到江南进乱,王导功元帝选用其中有才能、有品德之人,和他们一起谋划大事。这时荆州和扬州社会安定,人口众多,王导管理政事力求清静安民,经常劝导元帝严格约束自己,砥砺节操,辅助君王,安宁国家。于是王导更受元帝重用,两人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朝野上下都敬慕他,称之为“仲父”。过江的士人,每有空闲的日子,就相约到新事饮宴。周顾坐在席间叹气说:“风景未变,举目望山河已非旧时模样。”大家相视无语,痛哭流涕。只有王导变了脸色,。心情沉重地说:“我等本当努力效忠朝廷,光复神州,何至于像一群楚囚相对哭泣!众人于是停止哭泣,表示认错。

看了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对论语这几句的评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  2020-06-10 …

求翻译:吾十五而有志于学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2020-06-15 …

孔子的论语译文:“吾十五而志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20-06-17 …

十六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文饰  2020-06-18 …

后羿射日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  2020-07-05 …

把嘞段翻译成英文。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  2020-07-07 …

整理资料,看到这些,希望大家尽力帮我,补全句子.论语中有一段话:子曰:“吾十有五而智于学,而立,而  2020-07-23 …

青春立志的格言有没有什么青春立志格言.顺便介绍下作者顺带一提我们这可是要抄到黑板上的最好是名人的二三  2020-11-03 …

千里草何青青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指的是谁?因什么而被谁所杀?3Q  2020-11-07 …

(2014•威海)在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叶上,常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就是菜青虫,而在芹菜等  2020-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