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忆秦娥黄机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1.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忆秦娥

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1.请赏析“离愁不管人飘泊”的妙处。(5分)

2.前人评价这首词是“一种离愁,两地相思”,该词是如何表现“两地相思”的?请简要阐述。(6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离愁以动态形象,写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漂泊的痛苦,久久不去,折磨着游子。“不管”两字,无理而妙,写出了游子四处漂泊的悲愁和无奈。2.首先,实写萧索的秋天景象,为写漂泊在外的游子的相思之情渲染了氛围;接着,直抒胸臆,写游子的相思之苦;最后,展开联想与想象,虚写家中亲人对自己的思念这苦。
1.
分 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诗歌的炼句技巧。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思考,也可以手法的四个方面考虑:修辞手法、写景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首先考虑修辞。同时也要结合诗句来分析。题干中给出的目标非常明确“离愁不管人飘泊”。这句诗写的是离愁,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却将它拟人化,“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不管”二字,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之情!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分 析:
本题考查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题干中问的是“如何表现‘两地相思’”,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借景抒情,借物(事)抒情,直抒胸臆。这首词写游子的伤秋怀人之情。首句写出了独处孤旅,双在秋风叶落之时萦绕于游子心中的渴求温暖的呼唤,为古今诗词的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的定下了萧杀的基调。接着便展开具体描绘。“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秋天,本来就容易引起离人的愁绪,更何况此时此刻已不是黄叶方飘的初秋,而是“梧桐落尽”的深秋呢?词人于“西风”下着一“恶”字,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然而“西风”之“恶”还不止于落尽梧桐而已,作者巧借此调叠句之格,在强调“西风恶”三字后,又引出“数声新雁,数声残角”,幽咽凄厉,声声扣击着游子的心扉。这样,整个上片写出了一派浓重的秋意,为下文写游子的愁绪渲染了氛围。梧桐叶落、西风、雁声等意象的描写,为下阙游子的孤寂之情的抒发,奠定了基调。“离愁不管人飘泊”。离愁,本是游子心中所生,这里却将它拟人化,“离愁”完全不顾及游子四处飘泊的痛苦处境,久久不去,折磨着人的心灵。“不管”二字,包含着多少无可奈何之情!“年年孤负黄花约”,游子的离愁如此难以排遣,原来更有着期约难践的歉疚。想当初,临别这际,自己与恋人相约在菊花开放的的秋天重逢。可是,花开几度,人别数载,事与愿违,年年负约,每念及此,怎不令人肝肠寸断!紧接着,作者又用叠句将笔触伸向天边,从恋人的角度写情。有味的是,作者只是描写了她的居处:“几重庭院,几重帘幕”。然后,戛然而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余地。那深深庭院里、重重帘幕中的人儿是怎样忍受着相思的煎熬和独处的孤寂,年复一年地翘首盼望游子归来,已是不言而喻了。总之,此篇以直笔写游子离愁,以墨写闺人之幽怨,两地相思,一种情愫,在萧杀秋景的环境中,更显得深挚动人。
考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