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诗文阅读:共7题共3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

题目详情

古诗文阅读:共 7 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 ”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征并州,留琰傅文帝于邺。 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琰书谏曰:“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鲁隐观鱼,《春秋》讥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经之明义。 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 况公亲御戎马,上下劳惨,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经国之高略。而猥袭虞旅之贱服,忽驰骛而陵险,志雉兔之小娱,忘社稷之为重,斯诚有识所以恻心也。 唯世子燔翳①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征事。初授东曹时,教曰:“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曹,往践厥职。”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②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琰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 《三国志·魏书·崔琰传》 )

注:①翳,华盖。褶:骑服。②五官将,指五官中郎将,曹丕时任此职。

8 (3 )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冀州牧                 领:兼任

B. 太祖改容               谢:道歉

C. 太祖贵其公               亮:光明

D. 时人或笑训 世浮伪            希:迎合

9 (3 ) 对下列句子 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冀方 蒸庶 暴骨原野            蒸庶:百姓

B. 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 明公        明公 :您

C. 而猥 虞旅之贱服            :沿用

D. 壮士尚 而厉              :名声

10 (3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琰宅心仁厚,关心百姓,敢于直谏,多次给上级提出合理的建议,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B. 崔琰引经据典,劝说曹丕不要沉溺于个人享乐,而应该以社稷为重,认真思考治理国家的方略。

C. 曹操对崔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能够坚守个人操守,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D. 崔琰个性刚直,不屈服于权势,虽然受到惩处,仍然刚直不阿,最终因此而丢了性命。

11 (12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世子仍出田猎,变易服乘,志在驱逐。

译文:        

(2) 今邦国殄瘁,惠康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

译文:         

(3) 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众望,不令老臣获罪于天。

译文:          

12 .( 3 分) “/” 给下文断句。 ( 限划 6 )

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8 . C

9 . C

10 . A

11 . (1) 翻译:世子 ( 曹丕 ) 频繁外出打猎, ( 经常 ) 变换衣服和车辆,一心扑在追逐猎物上。

(2) 翻译:现在国家贫困, ( 圣主的 ) 恩惠没有遍及 ( 全国百姓 ) ,男男女女踮起脚跟 ( 盼望 ) ,他们所思念盼望的就是您的大德。

(3) 翻译: 希望世子您烧毁猎具车辆,丢掉骑服,来堵住大家的埋怨,不要让我从老天爷那时获罪。

12 . 琰从训取表草视之 / 与训书曰 / 省表 / 事佳耳 / 时乎时乎 / 会当有变时 / 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