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朱良志)在今天西方文化滚滚涌入的时候,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的人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西方
题目详情
| 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 (朱良志) 在今天西方文化滚滚涌入的时候,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的人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西方哲学重外在知识的索求,中国哲学重内在心灵的体验。西方有绵长的基督教传统,中国却宗教观念相对淡漠。就艺术而言,中国艺术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当十六、十七世纪中国艺术大量传入西方的时候,西方人惊呼这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一如他们将中国文化称为异教的世界。中国艺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中国人气化哲学是与西方迥异的哲学系统,艺术创造的是一个气化宇宙。在形神哲学的导引下,中国艺术很早就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传王维作《袁安卧雪图》,画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地摇曳着它的绿色。脆弱的芭蕉,怎能在严寒的冬日出现?但中国艺术家没有感到它的荒诞,却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画马专家赵子昂,他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就像东晋僧人哲学家支道林所说的:“贫道重其神骏”。 中国艺术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艺术家抚弄艺术,不是像今天在乎其“市场价值”,而是以它来搭建心灵之“庐”。听听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的说法,他说他家的寓园,是为“韵人纵目,云客宅心”,园林是为了寄寓心灵的。中国艺术不是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画中的一山一水,传达的是心灵的优游;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是心灵的符号。就像《平沙落雁》这首琴曲,正是取其会通心灵之意,沙白风清,云荡天远,雁影参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浅,借平沙之落雁,出逸士之心胸。那是一片心灵的鼓吹,中国艺术家需要这心灵的清澈澄明,需要这心灵的旷远超绝。 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是悠扬而缠绵的,是个凄恻的芳菲世界。我觉得,这一点和法国艺术有某种气质上的共通。不是说中国艺术多有悲伤的情调,而是说中国艺术有深沉的把玩。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快乐,并非是现在的“搞乐”,扣响心灵的清音,甚至伴着潸然清泪,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伸展,何尝不是一种畅然的高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真是个“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幽雅阅读丛书》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我们的民族原本不是这样粗糙,精致玲珑原来是中国艺术的本色,那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心境。正像著名学者吴志攀先生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所说的,好的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中国艺术就是这样的艺术。多年的中国艺术研究的经历,使我深感,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说他们人生的处境。艺术是他们心灵的一片吉壤,他们多半是在“落花时节 ”来这里倾诉。 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艺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
| 小题1: |
看了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将下列句子加粗的简体字还原为繁体字.①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②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 2020-04-06 …
仿写~不论是花香幽幽的春天,还是清风鸣蝉的夏日,不论是红叶烂漫的秋季,还是银装素裹的冬时不论是花香 2020-04-26 …
一字组多词例题:幽(幽静)(幽默)(青幽幽)(幽灵)大家帮我多出几道这样的题,急用!不是幽的组词, 2020-05-13 …
忒字的读音点绛唇咏风兰纳兰性德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忒煞萧疏,怎耐秋如许 2020-05-21 …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2020-05-23 …
《苏武传》中“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窑中,绝不饮食.”中“饮食”的读音是什么? 2020-06-06 …
中的"悄怆幽邃"中的"悄"是读第一声还是读第三声?因为我看见有的文言文翻译里对这个字的读音是读第三 2020-06-07 …
爷爷变成了幽灵读后感短一点 2020-06-09 …
有没有英语小故事,有趣幽默一点的,读起来不少于2分钟,易懂一些,没有太多难词? 2020-06-13 …
《与顾章书》中“既素重幽居”重的读音原文: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 2020-0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