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6分)(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6分)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①献曲,史②献书,师③箴,瞍④赋,曚⑤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⑥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⑦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注释:①瞽(gǔ鼓):盲人。因古代乐官多由盲人担任,故也称乐官为瞽。
②史:史官。书:指史籍。
③师:少师,乐官。箴:一种具有规戒性的文辞。
④瞍(sǒu):没有眼珠的盲人。赋:有节奏地诵读。
⑤曚(méng蒙):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乐师。
⑥耆(qí其)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这里指年长的师傅。
⑦原隰(xí席):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导:疏通水道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川壅而溃 溃:溃决泛滥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越国以鄙远 ②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③以告,则杀之 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两个“以”相同,两个“犹”不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犹”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犹”相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犹”相同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是以事行而不悖(2分)
。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
1.1】
分 析: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C项,济:渡过。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
分 析:
此题需要逐项分析。“以”,前是“来”;后是“按照”;“犹”,前是“好像”,后是“尚且”。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3】
分 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一)、夜晚用绳子吊下烛武出城。(烛武)拜见秦王说道:“秦、晋围郑,郑国当然知道(自己)要灭亡啦。如果灭郑国有利于您,那就辛苦您的部下(也值得)了。越过(晋)国来(占有)边远(的郑国),您知道那样很难吗,值得陪邻国来灭郑吗?邻国实力的加强,(就是)您的实力的削弱啊。如果(您和您的部下)住在郑国让我们尽东路上的主人,往来的使者,困乏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而且您曾经赐予晋国(粮食),(晋国)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这是您知道的啊。晋国,哪里有知足的啊?既然已经东边占领了郑国,(便)又想肆意侵占它的西边。如果不攫取秦国(的国土),将取谁的呢?损伤秦来让晋获利,还请您想想它。”秦国国王很高兴,跟郑国人结盟。派杞子、逢孙、扬孙驻防(氾河南岸),(自己率大部队)回国。(二)、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巫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巫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6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2020-06-18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 2020-06-1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王裒①,字伟元,城阳营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仪,高亮雅直,为文 2020-06-18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江表传》曰:普(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 2020-06-20 …
阅读下列两个文言文语段,做1—6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2020-06-27 …
阅读《乘船》,完成1-6题.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2020-07-0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共12分)贞观十年,唐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2020-07-25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金人迫弁①仕刘豫,且怵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 2020-12-15 …
阅读文言文回答1-6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020-12-28 …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6题。(6分)李生论善学王生好学而不得发。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