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题目详情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是怎样表现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首诗和杜甫的《春夜喜雨》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核心都在一个“喜”字,其主题都在体现对农民的关切上.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
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
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这首诗咏物的技巧和起承转合暂且不说,我们只来说一说这里面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态,我觉得“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吉甫敢于为民请命,排击煊赫一时的秦桧.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
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
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三四化用杜句,十分自然.秋雨梧桐,一般都觉得愁人,作者却说是最美妙的声音,这也表明了他对人民的关切心情.一反雨打梧桐添惆怅的俗套,写大雨后庄稼复苏的生机,突出了“喜”字,体现了诗人的劳动人民感情.
这首诗咏物的技巧和起承转合暂且不说,我们只来说一说这里面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态,我觉得“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可贵精神.
这首诗语言简明洗练,轻巧明快,没有任何难懂的地方,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把农民兄弟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与他们同喜同悲.一位不事农桑的文人士大夫能拥有这样的情怀,不仅在封建社会,即使是在今天都是难能可贵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吉甫敢于为民请命,排击煊赫一时的秦桧.
看了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十分着急中,有哪个英语高手能告诉我以下单词的英语:同形词(或者说中日同形词,是指写法一样的 2020-04-26 …
第7篇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2020-06-12 …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教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 2020-06-16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3分)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 2020-06-16 …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载:“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 2020-06-16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 2020-07-05 …
“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 2020-07-05 …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 2020-07-2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2020-12-2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