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

题目详情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天下之士,什什伍伍,戴破帽,骑蹇驴,未到门百步,辄下马奉币刺,再拜以谒于典客者,投其所为之文,名之曰“求知己”。如是而不问,则再如前所为者,名之曰“温卷”。如是而又不问,则有执贽于马前,自赞曰“某人上谒”者。

————唐《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二》

材料三 宋代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即省试,由皇帝临时任命主考官。……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廷复试,称之为“殿试”,经殿试而最终录取者,即为“天子门生”。

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或会见亲友。……各级考试的试卷一律“封弥”(注:糊名)、“誊录”。

据学者统计,唐代290年,共取士6603人。……两宋310年,仅正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获得出身的。(注:宋代科举考试录取时,分“正奏名”与“特奏名”两类。经过中央省试合格的举人,称“正奏名”;因多次落地且年高而在殿试时另立名册、受到特殊照顾者,称“特奏名”。整个宋代特奏名录取数目,大约占全体录取数的45%左右。)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三卷和《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四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2分)

(2)概括材料二中唐朝科举存在的现象,试说明其不利影响。(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宋代科举考试的特点。(2分)

(4)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6分)

(5)据材料四,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4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2分) (2)现象:考生向主考投呈作品(或投卷),以博得主考的赞赏。(2分) 不利影响:请托之风盛行,主考与中举者形成特殊关系,导致政治腐败。(2分) (3)严格考试程序...
看了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裴光德不徇私情裴光德在中书.有故人,官亦不卑,自远相访.裴公给恤优厚,从容款狎,在其第无所不为.乘间  2020-03-31 …

容易读错的词语\谁能帮我把下列成语注音,并解释其意思.锲而不舍风靡一时鱼目混珠自怨自艾殚精竭虑狼奔  2020-06-19 …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所反映的生产  2020-06-29 …

魏源《默觚•治篇》记载:“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  2020-07-01 …

英语翻译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  2020-07-07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两个句子。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  2020-07-07 …

《十二铜表法》笫八表第十二款规定:“适逢夜盗,杀之无罪。”第九表第一款:“法勿因私而立。”第三款:授  2020-11-10 …

选出下列各项中字形有误的一项:()A.徇私舞弊徇情枉法殉情而死循序渐进B.流览一遍陈词烂调深刻含义寓  2020-12-01 …

选出对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卜子妻写弊裤也——写:仿效B.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私:自私C.为  2020-12-14 …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苦心孤诣反唇相稽一蹴而就陨身不恤B.刚愎自用惝恍迷离众自睽睽言简意赅C.循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