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梁思成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梁思成

       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 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向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虽然对于新输入之西方工艺的鉴别还没有标准,对于本国的旧工艺,已怀鄙夷厌恶心理。自“西式楼房”盛行于通商大埠以来,豪富商贾及中产之家无不深爱新异,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他们虽不是蓄意将中国建筑完全毁灭,而在事实上,国内原有很精美的建筑物多被拙劣幼稚的,所谓西式楼房,或门面,取而代之。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充满非艺术之建筑。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或破坏无遗,或仅余大略,市民毫不觉可惜。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满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近如去年甘肃某县委扩宽街道,“整顿”市容,本不需拆除无数刻工精美的特殊市屋门楼,而负责者竟悉数加以摧毁,便是一例。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摧毁者同样令人伤心,而国人多熟视无睹。盖这种破坏,三十余年来已成为习惯也。

       市政上的发展,建筑物之新陈代谢本是不可避免的事。但即在抗战之前,中国旧有建筑荒顿破坏之范围及速率,亦有甚于正常的趋势。这现象有三个明显的原因:一、在经济力量之凋敞,许多寺观衙署,已归官有者,地方任其自然倾圮,无力保护;二、在艺术标准之一时失掉指南,公私宅第园馆街楼,自西艺浸入后忽被轻视,拆毁剧烈;三、缺乏视建筑为文物遗产之认识,官民均少爱护旧建的热心。

       在此时期中,也许没有力量能及时阻挡这破坏旧建的狂潮。在新建设方面,艺术的进步也还有培养知识及技术的时间问题。一切时代趋势是历史因果,似乎含着不可免的因素。幸好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收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助长保存趋势,即使破坏不能完全制止,亦可逐渐减杀。这工作即使为逆时代的力量,它却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这是珍护我国可贵文物的一种神圣义务。

       今日中国保存古建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将来复兴建筑的创造问题。欣赏鉴别以往的艺术,与发展将来创造之问,关系若何我们尤不宜忽视。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这在注重画学的中国应该用不着解释。能发挥创新都是受过传统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根据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艺术的进境是基于丰富的遗产上,今后的中国建筑自亦不能例外。

  (节选自《中国建筑史·序》)

1 .下列对“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社会在变化中趋向西化,对于民族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

       B .社会对于本国的旧工艺怀鄙夷厌恶心理,常以中国原有建筑为陈腐。

       C .当时的一些主要城市大肆拆改民族建筑,将一些刻工精美的市屋门楼改建成西式楼房。

       D .当时社会认识不到传统建筑是民族艺术的大宗遗产,是民族建筑发展的基础。

2 .下列不属于作者研究中国建筑的原因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自己没有力量及时阻挡当时破坏旧建筑的狂潮,故而只能埋头研究古建筑。

       B .作者以自觉的民族文化意识,以收集实物、考证过往作为自己的治学内容,力图在传统的中国建筑里探寻民族建筑的新发展。

       C .两千余年历史的中国建筑本身是一个艺术系统,作者认为其中许多建筑物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表现,是民族艺术的大宗遗产。

       D .作者以为,以客观的学术调查与研究唤醒社会对民族传统建筑的重视,有助于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保存。

3 .下列属于作者所认定的建筑物的“新陈代谢”的一项是                                         

       A .对中国式秀美壮伟的旧市容、充满艺术趣味的街市的改造与拆毁。

       B .因经济凋敝战火纷乱等缘故,中国古建筑的破损与坍圮现象。

       C .保存、研究古建筑,来复兴建筑的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筑的发展方向。

       D .依据外来艺术思想的影响,同时创造出符合本国精神的新艺术形式。

4 .请简要概括文中作者对中国旧建筑价值的判断。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 C (拆除精美市屋门楼的是甘肃某县,而非当时的主要城市)

2 . A (作者认为调查研究有助于古建筑的保存)

3 .
C ( AB 项阐述的不是新陈代谢, D 项泛指各类艺术,阐述对象不是古建筑)

4 .中国精美的旧建筑是民族文化的显著表现,是中国新建筑发展的基础。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为了响应国家发展科技的号召,某市公司计划对A,B两类科研项目投资研发,.为了响应国家发展科技的号召  2020-06-11 …

英语翻译1.西安市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历史上建筑最多的城市之一2.我们要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2020-06-29 …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1)建万里长城: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的万里长城。(  2020-07-15 …

如图为某科研机构为研究大西洋上的飓风而绘制的大西洋部分海区日平均由海洋输往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  2020-11-21 …

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A.  2020-11-28 …

建筑供水问题:有一直接供水方式的6层建筑,该建筑1~2层为商场(a=1.5),总当量数为20;有一直  2020-11-30 …

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1、秦朝时,修筑了西起,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2020-12-13 …

如图为某科研机构为研究大西洋上的飓风而绘制的大西洋部分海区日平均由海洋输往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  2021-01-1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各朝代修筑的长城,其长度各不相同。超过一万里的长城有三条:一是秦朝  2021-01-18 …

一个筑路队要筑1.74千米长的路.已经筑了15天,平均每天筑60米.其余的12天筑完,平均每天筑多少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