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学为忠臣清官。——1652年清政府颁全国学校“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学为忠臣清官。 ——1652年清政府颁全国学校“卧碑”序文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述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材料三 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南京临时政府颁《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回答: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三,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进步和局限,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教育内容:西学成为重要内容,仍保留经史之学和清朝典制;培养目标:主要不再是“忠臣清官”,而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清除封建因素。 背景:内忧外患;西学东渐。 指导思想:强调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以西学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技能(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可) |
本题是一道组合型材料解析题,要求通过对比清初和民国初年的教育制度,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出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的进步和局限,并在再现清末社会状况的基础上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背景及指导思想。材料一指出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学为忠臣清官”,即为封建统治培养人才;材料三指出教育要符合“共和”宗旨,凡经史之学和清朝典制一律废止。材料二,即 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基本介于二者之间,教育内容仍以经史之学为基础,但西学已成为成为重要内容;培养目标仍强调“忠孝”,但更重视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人才。教育改革的内容也折射出清末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及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社会背景,反映了清政府竭力缓和社会矛盾但又无法走出维护封建末落统治的窠臼,在指导思想上也就走不出“中体而用”的范围。 |
看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朝廷建立学校...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莫不举贤或以治或以乱非自遁求同乎已者也 2020-04-06 …
英语翻译楚庄王罢朝而晏,问其故?庄王曰:“今日与贤相语,不知日之晏也.”樊姬曰:“贤相为谁?”王曰 2020-06-10 …
解释下列词语1.就: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2.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020-06-19 …
英语翻译1.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2.弘为人恢其多闻3.弘为 2020-06-27 …
╰▓→惟知贤者乃能用贤,得知贤者为用贤之人,使择决众之所举,所以用其长也.” 2020-07-01 …
他的学说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 2020-07-01 …
校园集体舞怎么样啊最近要求全国小学生把课间操改为校园集体舞,名叫《小白船》,大家觉得怎么样啊??? 2020-07-08 …
英语翻译命直使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者,每称许之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殊为 2020-11-11 …
急需“礼贤下士”《说苑》的译文!1礼贤下士《说苑》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铜革是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 2020-12-12 …
╰▓→惟知贤者乃能用贤,得知贤者为用贤之人,使择决众之所举,所以用其长也。”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