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题目详情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1)魏晋以来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弊端?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这个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它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3)你认为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材
(1)魏晋以来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弊端?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这个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它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3)你认为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出权贵.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魏晋以来选拔官员的标准是高门权贵.这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2)据“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科举制度,反映了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它的最大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3)科举制的推行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故答案为:
(1)高门权贵;不利于人才选拔.
(2)科举制;隋朝;皇帝.
(3)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据“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可知,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科举制度,反映了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它的最大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3)科举制的推行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故答案为:
(1)高门权贵;不利于人才选拔.
(2)科举制;隋朝;皇帝.
(3)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看了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师傅和徒弟共同生产同样的零件,师傅比徒弟每小时多生产40个,徒弟的工作效率是师傅的七分之六,徒弟和 2020-04-27 …
师傅和徒弟两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师傅先干4小时,然后徒弟再加入,完成任务时,师傅完成工作的九分之七 2020-06-15 …
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封王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这二思 2020-06-26 …
师傅和徒弟两人加工零件.先是徒弟看着师傅操作,1.5小时后,徒弟也开始动手操作,师傅比徒弟每小时多 2020-06-30 …
师傅和徒弟两人工作1天可以加工零件140个,已知徒弟的工作效率只相当于师傅的三分之二,师傅和徒弟每 2020-07-12 …
scanf用法问题,你的弟弟刚做完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部分的作业,请你帮他检查一下.每道题 2020-07-31 …
《汉书•循吏传>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每 2020-12-12 …
《汉书•循吏传>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每 2020-12-12 …
师傅和徒弟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如果师傅先做六天徒弟接着做三天可以完成任务.师傅和徒弟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如果 2020-12-25 …
师徒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完成要a小时,徒弟单独完成要b小时,徒弟和师傅工作时间的比是(),师傅和徒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