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蜀相问题1.丞相祠堂何初寻?一个“寻”字表现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2.这首诗的抒情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题目详情
蜀相问题
1.丞相祠堂何初寻?一个“寻”字表现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2.这首诗的抒情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1.丞相祠堂何初寻?一个“寻”字表现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2.这首诗的抒情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看了蜀相问题1.丞相祠堂何初寻?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趣味语文(猜成语) 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高不可攀 车马炮出击,将士相助战—— 2020-05-17 …
英语翻译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2020-06-17 …
蜀相杜甫蜀相祠堂何处寻①,锦官城外柏深深。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②,两朝开 2020-06-18 …
关于《蜀道难》与《行路难》的几个问题?《蜀道难中》1剑阁为止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步伐据险作乱的先 2020-06-27 …
什么是成比例什么是不成比例?主要是想知道初二的相似三角的定义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 2020-07-30 …
故事成语谜例子: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高不可攀)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2020-11-26 …
关于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正比例就是,当X越大时,相关的Y越大,如2X=Y反比例正好相反,如2/ 2020-11-28 …
相对运动什么时候两者的速度相加什么时候两者速度相减怎吗算?相对静止时?例子那么乘扶梯跑着上楼是与大地 2020-12-09 …
李白的《蜀道难》可以激起我们许多的联想,例如蜀道,这是大地上有形的路,人还要走另一条无形的路,即人生 2020-12-25 …
一风并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风死路坡东.这句话中的任务和事件《三国演义》中有一幅对联一风并龙,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