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历史上的隐士文化“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中国古代把社会成员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其中的士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掌握着知识技术和道德文化。而且,

题目详情
历史上的隐士文化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中国古代把社会成员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其中的士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掌握着知识技术和道德文化。而且,从各种史料记载来看,这些隐士们往往是士人阶层中的精英,但是他们却如《旧唐书•隐逸》云:“所高者独行”,“所重者逃名”。
      “学而优则仕”通常是士人的人生轨迹,却又为何隐而不仕呢?很多学人认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就有对隐者的推崇和赞许。如《庄子•在宥》云:“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见之。”这位成功的治世之君拜见隐逸的故事,便寓于着“真理”掌握在隐者之手。道家的出世思想对古代士人有巨大影响,冯友兰认为“道家者盖出于隐者”,庄子更是隐者思想集大成者。可以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中国知识分子培养隐逸情绪提供了“酵母”。
       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形似而异趣。儒家只是将隐逸作为“天下无道”之时的权宜之计,是手段;而道家则认为隐逸生活就是士人的理想归宿,是目的。道家以强调个体生命至上的“贵生”价值观,从而彻底否定了儒家追求“名利”、“仁义”等价值观。但是,道家也并不过分强调生活方式等形式上的隐匿,为了存身也可入世以自适,在此儒家的入世目的又成了道家隐逸的手段。由此可见,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各有所重,而隐逸方式则互有交错。这对于古代的隐士而言,在思想层面多了一方挪腾的空间--隐则为道而立德成名,出则为儒而立功成仕。
(1)从文章的第一段看,中国古代的隐士有哪些特点?
(2)作者引用《庄子•在宥》的意图是什么?
(3)“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形似而异趣。”“形似”和“异趣”分别表现在哪里?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答题区间很清楚,关键就是找出相关语句:“不仕之士”“他们掌握着知识技术和道德文化”“士人阶层中的精英”“所重者逃名”“所高者独行”.根据这些句子进行概括.
(2)根据原文第二段相关句子“这位成功的治世之君拜见隐逸的故事,便寓于着“真理”掌握在隐者之手”,“很多学人认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就有对隐者的推崇和赞许.如《庄子•在宥》云…”,从中可以看出,这里引用《庄子•在宥》的意图是对隐者的推崇与赞许.
(3)本题的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三段,开头第一句就是总领句.从整个语段来看:儒家与道家的人生选择中都包含了隐逸和入世.不同是的是:儒家把隐逸作为“天下无道”时的权宜之计,道家把隐逸作为士人的理想归宿.儒家把入世作为士人的理想,道家则把入世作为存身手段.

答案:
(1)他们是掌握着知识技术和道德文化的精英;推崇特立独行,逃避世俗名声;不愿做官.
(2)成功的君主拜见隐士的故事,寓着“真理”掌握在隐者之手的意味,这包含了对隐者的推崇与赞许.
(3)儒家与道家的人生选择中都包含了隐逸和入世.儒家把隐逸作为“天下无道”时的权宜之计,道家把隐逸作为士人的理想归宿.儒家把入世作为士人的理想,道家则把入世作为存身手段.
看了历史上的隐士文化“隐士”就是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并随着社会的  2020-05-14 …

(16分,历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  2020-05-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好的事情你老记着,就可能没办法进步;坏的老记着,只能让自己更加狭隘。  2020-07-06 …

马克思说,人类全部历史就是人性不断改变的历史。这就是说[]A.人性自私论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B.社会性  2020-11-02 …

历史(要求):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200字“时势造就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  2020-11-21 …

巴黎公社宣布成立时激动人心的情景利沙加勒在《一八七一年公社史》中写道:“在市政厅门前的中央,正对着大  2020-11-27 …

英语翻译招贴是广告的一种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招  2020-12-06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只有尊重历史才能赢得和平,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阅读  2020-12-09 …

怎样学高中历史.虽然我们班主任的教历史的,但我们是他带的第一批学生,他每次上课就是照本宣科,拿着教案  2021-01-01 …

这个学科有什么用处?我是历史专业的.我们一个教师说学历史就是自如自乐,他也不认为学历史有什么社会作用  2021-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