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鲁山山行①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注释①鲁山,一名露山,故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一名露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西南边境。仁宗康定元年(1040),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
(1)有人说,颔联的“改”“迷”二字下得妙。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诗的尾联(第四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改字的意思是改变,因为题目是山行,山路必然多变,改之一字紧扣题目.迷是沉迷的意思,表现了诗人行走山间,看到美景之后的陶醉之意.用词准确而精妙.
(2)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自问自答,这是设问的修辞方法,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答案:
(1)“改”,即变化;紧扣了题目“山行”(或:点明诗人随峰同路转,欣赏不断变化的美好景色的愉悦心情.).“迷”是沉迷,沉醉.表现作者行走山间独享美景的陶醉和喜悦.
(2)运用设问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淡泊、恬静的心境.(意对即可)
译文 :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