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青少年时期的韦君宜韦君宜1917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韦君宜是长女,家里对她虽然娇宠,但不过分溺爱。父亲主张男女平等,对儿女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少年时期的韦君宜    韦君宜1917年10月26日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韦君宜是长女,家里对她虽然娇宠,但不过分溺爱。父亲主张男女平等,对儿女的功课要求得非常严格,让女儿和儿子读同样多的书。
    幼年时代的韦君宜像蛇吞大象似的看了许多完全不适合她年龄特点的书,开始知道了胡适、梁启超、鲁迅……在书本上广泛地接触社会,开始了人生的思索。少年时代的启蒙教育,在韦君宜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为她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坚实而广阔的基础。
    就读南开中学,韦君宜接触了进步的俄罗斯文学,读了《新俄学生日记》、《铁流》、《毁灭》等。这些作品,在那黑沉沉的长夜里,好像天空中倏然闪过的一道亮光,使她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向华北发动了大规模进攻,韦君宜恰在此时,踏入了素有反帝斗争传统的清华大学,敌人的铁蹄踏碎了她成为学者的美梦。她从书斋中走了出来,面对着完全变化了的环境,感到惊异、迷惘。随着共产党对抗日运动的领导,全国人民更加团结一致。严酷的现实,使韦君宜迅速地作出抉择--站到广大人民一边,投入抗日救亡的热潮中去。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广泛,她的爱憎感亦愈加分明。她决心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舍弃舒适、安逸的生活。
    “一二•九”运动过后,各地学联纷纷成立。共产党又提出了“青年学生到群众中去和农民相识,和农民拉手!”的口号,北平、天津学生组织了南下扩大宣传团,沿着平汉铁路步行南下,向沿铁路的农村居民宣传。每天走一站路,在当地小学校里住宿,这是广大知识分子走向工农的开始。经过血与火的考验,韦君宜从一个知识分于家庭出身的小姐彻底地脱胎出来了。从农村回来不久,她成了第一批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后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此后,韦君宜的公开身分是清华大学三年级学生,实际上主要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她被提任为学委干事,妇救会党组成员,奔走于各大学、中学进步学生和组织之间,组织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到门头沟等工矿、农村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并创办《北平妇女》等刊物。编刊物需要经费,而共产党的活动经费又十分紧张。韦君宜的父母亲对女儿花钱,是从不吝啬的,她便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一次,学委领导的《北平学生》杂志,因缺少经费不能及时出版,大家正在为此焦急。韦君直跑到家里对父母说:自己急需一笔钱买一辆自行车。母亲毫无怀疑,如数付给,《北平学生》杂志才得以及时出版。
    在清华大学的三年,她经历了尖锐、复杂的斗争,成了一名合格的党的地下工作干部。 由于对文艺的兴趣和爱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常常抽暇阅读鲁迅及其他新文学作品。这时,她方感到中学时代所读的鲁迅的杂文和小说,实在是一点也没读懂,而现在才开始懂得一点鲁迅了。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韦君宜来到武汉做官的叔叔家,婶娘对她看管很严,一天晚上,她佯装要去看戏,趁人多拥挤时,混入人群,脱离了“看管”,找到党组织。遵照党的指示,和另外几位同学一道,被分配到襄阳,后来转到宜昌,仍然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从武汉开往重庆的船被日本飞机轰炸,韦君宜志同道合、相亲相爱的男友孙世实牺牲了。她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含泪挥笔写下了《牺牲者的自白》.这是一幅具有真情实感的纯真的艺术品,它袒露了一颗炽烈而赤诚,坚贞而痛苦的纯洁女性的心:在民族的献祭台前,有人走上来说:“我献出金钱”。有人说:“我献出珠宝”。有人说:“我献出劳力”。我将上去大声宣布:“我献出我的爱人!”我想退去,但是民族的神灵对我说:“不!你还有!”“我还有什么呢?”“你还有自己的生命!”
    多么无私而又坦荡的情感啊!像珍珠一样闪光,像水晶一样透明。多么坚强而有力的声音,像犀利的钢刀,像进军的号角,令人猛醒,催人上阵。全文没有修饰、造作,字字血,声声泪。
(摘编自孙瑞珍《韦君宜小传》【相关链接】
    韦君宜(1917--2002)著名女作家,历任《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著有散文集《似水流年》、小说集《女人集》、长篇小说《母与子》、回忆录《思痛录》等。
    韦君宜用“热爱祖国,怀抱大志,追求理想”十二个字来归结“一二•九”的精神传统,“不论形式如何,虽九死其犹未悔”“鄙视那些鼠目寸光的人吧”。
(宋彬玉《韦君宜的人生之路》)(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
A.韦君宜的父母主张男女平等,思想开明,对她的功课要求非常严格,这样的家庭环境与教育对她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B.韦君宜幼年读书,就知道了鲁迅,中学时读了鲁迅的杂文和小说,都没有读懂,直到大学期间读多了才开始懂了一点鲁迅。
C.读书让韦君宜得到了思想启蒙,中学时代接触的进步文学给了她光明和希望,血与火的考验让曾是小姐的她完成了蜕变。
D.韦君宜踏入清华后不久,就走出了书斋,经历了短暂的迷惘后,投入到抗日洪流中,后来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
E.本传记详略分明,剪裁得当,集中突出了青年韦君宜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格魅力;同一般传记一样,对传主进行纯客观叙述。
(2)投身革命后,韦君宜有哪些突出的爱国表现?请简要回答
(3)本文最后两段用了不少文字述评《牺牲者的自白》,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4)韦君宜重回书斋且在写作上取得突出成就应该有多方面的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父母”应改为“父亲”.B.“读多了才开始懂了一点鲁迅”错.韦君宜懂一点鲁迅,不是因为读多了,而是因为她有了革命生涯的社会阅历.她在清华大学的三年,经历了尖锐、复杂的斗争,成了一名合格的党的地...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