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送柴侍御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王诗第一句“沅水”与“通波”蝉联而下,绘出江河相连之景。一个“接”字,更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B.严诗第四句一个“尽”字写出了诗人长久独立江边,寒鸦飞尽,还不愿离之态。
C.王诗后两句描写青山明月,严诗后两句则描写寒鸦江水,两位作者都运用了景物描写,烘托情感。
D.王诗和严诗,从体材上说都是七言绝句,从题材上论都是送别之作。
(2)两首诗歌在情感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王诗第一句“沅水”与“通波”蝉联而下,绘出江河相连之景。一个“接”字,更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B.严诗第四句一个“尽”字写出了诗人长久独立江边,寒鸦飞尽,还不愿离之态。
C.王诗后两句描写青山明月,严诗后两句则描写寒鸦江水,两位作者都运用了景物描写,烘托情感。
D.王诗和严诗,从体材上说都是七言绝句,从题材上论都是送别之作。
(2)两首诗歌在情感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
(2)分析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送君不觉有离伤”“明月何曾是两乡”,虽是离别,但是没有伤感之情,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乐观;“一别心知两地秋”“寒鸦飞尽水悠悠”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答案:
(1)C
(2)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参考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赏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名作,造语清丽流畅,诠释诗人对友人的一种真挚感情.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2)分析诗歌情感的“不同”之处.“送君不觉有离伤”“明月何曾是两乡”,虽是离别,但是没有伤感之情,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乐观;“一别心知两地秋”“寒鸦飞尽水悠悠”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答案:
(1)C
(2)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参考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赏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名作,造语清丽流畅,诠释诗人对友人的一种真挚感情.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兰舟已逝,离情难舍.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看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翻译成英文:这首歌是古韵与流行相结合的。当我听这首歌时,我感到感动,舒畅,并会陷入沉思。所以我也翻 2020-05-13 …
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根据语境,与下面 2020-05-17 …
英语翻译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时,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 2020-06-19 …
英语翻译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 2020-06-19 …
英语翻译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时,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 2020-06-19 …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咋样?森林物语歌声诉说着古老的童话童话回荡在郁郁的森林森林里的鸟儿叽喳议论议论是 2020-07-02 …
大家觉得这首诗写得咋样?歌声诉说着古老的童话童话回荡在郁郁的森林森林里的鸟儿叽喳议论议论是谁发出的 2020-07-02 …
1.举一例子或现象诗歌是否离现代社会远了?2.举出读诗歌新的解读方法.在线等.希望你们认真回答~谢谢 2020-11-28 …
请按下面的要求,默写你所知道的古代诗歌句子。(课内外均可)(1)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 2020-12-02 …
与诗歌、古诗词、古诗、现代诗有关的东西,包括所有谢谢了,包括所有与诗歌、古诗词、古诗、现代诗有关的知 20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