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

题目详情
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 齐皆当此。”若使中山之王与齐王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矣。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中山五割而与赵,齐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是弃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白圭中山       之:到
B. 白圭辞         固:坚决
C. 又而去         辞:辞别
D. 未有也         益:好处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
A. 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B. 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C. 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D. 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白圭先到齐国,又到中山国,两国君主均挽留他做官,白圭拒绝了两国的请求。
B.作者认为齐国和中山国“信尽、名尽、亲尽、财尽、功尽”,无论如何都会灭亡。
C.中山五次割让国土给赵国,齐国率领全部军队抵御敌军,最终获得了一些好处。
D.两国没能逃脱亡国的原因,在于国君并未意识到且无法修正国家存在的问题。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正确;B.正确;C.“又辞而去”句意:他又谢绝,离开了齐国.辞:谢绝.D.正确.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意思来辨析各个选项划分的正误即可.
“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句意:他们的祸患在于没有听到这些话,即使听到了又不相信.这样看来,君主需要努力做的,在善于听取意见罢了.根据意义划分为: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揣摩选项正误.
A.白圭先到中山国,又到齐国;
B.正确;
C.“夫中山五割而与赵,齐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没有什么益处;
D.“他们的祸患在于没有听到这些话,即使听到了又不相信”所以原因不只“国君并未意识到且无法修正国家存在的问题”.
故选:B.
答案:
(1)C
(2)C
(3)B
看了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  2020-05-21 …

《庄子·则阳》篇说:“昔予为禾,耕而鲁莽之,则其实亦鲁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则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  2020-06-16 …

英语翻译稚让为魏博士,作广雅.盖魏以前经传,谣俗之形音义彚綷於是.不孰於古形古音古义,则其说之存者  2020-06-16 …

《庄子.逍遥游》四、阅读题阅读《庄子・逍遥游》中文段,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於  2020-06-21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①;居之安  2020-07-12 …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  2020-12-1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2020-12-29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盂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①;  2020-12-29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①;居之安,  2020-12-29 …

指出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