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予》、杂家说。事梁孝王为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5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予》、杂家说。事梁孝王为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 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 游戏 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乃怒梁使者,弗见, 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而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   日夜涕泣,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太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 解。安国由是知名,结于汉。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   “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拜安国为梁内史。田甲亡走。安国曰:   “ 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 肉袒谢。安国笑曰:   “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景帝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之,必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 故事 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挠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 有如太后台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 ”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 诡,胜自杀。太史公曰:余与壶遂定律历,观韩长孺之义,壶遂之深中隐厚。世之言梁多 长者 ,不虚哉!

    (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选入时略有改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 吴兵于东界     捍:抵御

  B.出入游戏, 于天子             僭:超越本分

  C.弗见, 责王所为             案:审查、追究

  D.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 地事   益: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后喜曰:“ 言之帝。”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

  B.言之,帝心 解。

   断其喉,尽其肉, 去。

  C.甲 肉袒谢。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大长公主具 告太后。

   欲 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出入 游戏 ,僭于天子

  B.安国由是 知名 ,结于汉

  C.大王无良臣, 故事 纷纷至此

  D.世之言梁多 长者 ,不虚哉

  4.下面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韩长孺“持重厚道”的一组是(    )

  ①尝受《韩子》、杂家说

  ②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

  ③吴、楚已破,名由此显

  ④蒙狱吏田甲辱,卒善遇之

  ⑤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

  ⑥闻诡、胜匿孝王所,入见王而泣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④⑥     D.②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安国做梁孝王的中大大,在吴、楚发动叛乱时,与张羽都被孝王任命为大将,两个人同心协力,一举打败了叛兵,解除了叛兵对朝廷的威胁,名声大震。

  B.韩安国作为梁孝王的使者,在因孝王行为逾礼招致景帝不满而自己遭受冷遇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借助大长公主和太后,化解了皇帝心中的不满。

  C.公孙诡、羊胜刺杀朝廷当权的谋臣的阴谋败露后,韩安国为了保全梁孝王的名声,竟劝说孝王赐死两人,两人最后走投无路,被迫自杀。

D.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复出后担任梁国内史,并没有因为自己在狱中遭受狱吏田甲的侮辱而睚眦必报,这充分体现了韩安国的宽宏大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1.D;2.B;3.B;4.C;5.C
看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