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政治-->
品评法治生活。案例再现河南郑州大学生闫某和朋友王某掏了16只鸟的窝并在网上出售,因涉嫌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二人分别被判处10年半和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款
题目详情
品评法治生活。
【案例再现】河南郑州大学生闫某和朋友王某掏了16只鸟的窝并在网上出售,因涉嫌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二人分别被判处10年半和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款。警方调查称,16只鸟都是燕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网络热议】
【法律在线】刑法第341条明确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则补充规定:“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隼科(所有种)野生动物,6只以上为‘情节严重’,10只以上为‘情节特别严重’。”
(1)根据【案例再现】及【法律在线】,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你赞成【网络热议】中的哪些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由该案例看法律的作用,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案例再现】河南郑州大学生闫某和朋友王某掏了16只鸟的窝并在网上出售,因涉嫌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二人分别被判处10年半和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款。警方调查称,16只鸟都是燕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网络热议】
网名 | 帖子(观点) |
云之端 | 人的生命高于动物,不能为了动物伤害人,一个生物物种的灭绝与一个人十年的青春相比,到底孰重孰轻? |
水中月 | 众生平等,自然界的各种生命都是平等的,伤害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受到法律的惩处理所应当! |
安之素 | 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是为了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伤害珍稀野生动物就是伤害人类自己。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则补充规定:“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隼科(所有种)野生动物,6只以上为‘情节严重’,10只以上为‘情节特别严重’。”
(1)根据【案例再现】及【法律在线】,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你赞成【网络热议】中的哪些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由该案例看法律的作用,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河南郑州大学生闫某和朋友王某掏了16只鸟的窝并在网上出售,因涉嫌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二人分别被判处10年半和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款.说明违反法律的行为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刑法第341条明确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说明我国相关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两则材料共同说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要结合课本知识作答.
(2)材料中“水中月”的观点是正确的,伤害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属于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安之素”的观点也是正确的,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人类与自然要和平相处.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紧密联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作答.
(3)本题具体考查法律的作用,即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属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故答案为:
(1)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2)我赞成“水中月”和“安之素”的观点.(1分)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盗猎野生动物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已构成犯罪,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能因人情而牺牲法律的权威和尊严.(2分)
(3)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保护作用.(4分)
(2)材料中“水中月”的观点是正确的,伤害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属于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安之素”的观点也是正确的,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人类与自然要和平相处.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紧密联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作答.
(3)本题具体考查法律的作用,即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属于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故答案为:
(1)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2)我赞成“水中月”和“安之素”的观点.(1分)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盗猎野生动物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已构成犯罪,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能因人情而牺牲法律的权威和尊严.(2分)
(3)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保护作用.(4分)
看了品评法治生活。案例再现河南郑州...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怎样看生成物是什么.我不懂高中化学反应的规律.当某个物质与某物质反应时怎样看生成什么物质?例如;2 2020-05-15 …
徐某,22岁,因盗窃罪被甲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判决生效时剩余刑期不满1年,则应由哪个机关执 2020-05-18 …
某种疾病每年新发生1000例,患者中有一半当年可治愈,若2000年底时有1200个病人,到2005 2020-06-17 …
下面事例中,由于双耳效应引起的是()A.雷电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B.将双眼蒙上,也能判断发声体的大 2020-07-23 …
案例分析题和答案1、某中级法院以抢劫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死刑,判处同案犯谢某无期徒刑,孙某有期徒刑12 2020-07-23 …
1952年下半年开始,全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下表为调整后工科生和文科生占在校生的比例变 2020-11-21 …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事例判断正误说明理由李莉是一名七年级新生,因为有些胖而自卑,她决定通过绝食来减 2020-11-24 …
表为1952年新中国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后的相关数据。这次院系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49年1 2020-12-01 …
近日,浙江余姚法院审理的浙江省首例因博客和微博引发的名誉侵权案判决生效,判决被告沈某及其企业在网上发 2020-12-19 …
材料一:从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增长率超过了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