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①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传统的常态文学与新兴的媒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样式,而今已变成一个社会热点。时下,“手机文学”正符合这样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传统的常态文学与新兴的媒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艺样式,而今已变成一个社会热点。时下,“手机文学”正符合这样的趋势,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使传统的文字在新的媒介平台上焕发青春。
       ②什么是“手机文学”?简言之,它是以手机为传输和阅读平台、以语言文字为信息承载方式的文艺表现手段,是继网络文学之后的一种新文学形式。它也是技术时代的产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技术革新与精神需求的结果。2000年初,一位日本教师用手机连载的方式发布他的小说《深爱》,开创了手机文学的先河。2006年以来,随着手机3G技术和智能掌上阅读系统的日益整合与普及,手机文学逐渐突破了短信体裁的制约,其在线浏览方式和互动效果已显著增强。它不仅成为文字的“阅读”平台,而且透过电子书、博客、播客、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介在手机上的移植,手机文学正发展成一种集文学创作与发布、转载与传播、阅读与评论、反馈与回应、娱乐与监督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众文学样式。
       ③同时,“全媒体”的概念也在近年日渐升温。所谓的“全媒体”是指传统媒介与新的媒介形式的整合局面。其主旨在于,通过媒介形式、内容、渠道、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全方位融合,达到传统媒介与新媒体“1+1>2”的共赢。作为传统的文学与最新的移动传播媒介的融合,手机文学正一步步应验着全媒体的神话。它使传统文字的底蕴焕发时尚的魅力,也让移动的媒介承载视听之外的文学所带来的那份厚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
       ④的确,当代文化太需要文字的介入。尝遍了视听文艺那过眼云烟般的浅薄感,今天的大众迫切需要一种直抵心灵、浸透心脾的审美沟通。而作为传统的文学,那种长篇大论、循规蹈矩、起承转合、意味悠长的作品已难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观念与快节奏的阅读需要。于是在新的历史境遇下,手机文学呼之欲出。其中的精品摒弃了传统文学“整体化”、“全方位”的描述,只通过某个绝佳的视点、巧妙的角度设计,运用“惜墨如金”的笔法、令人惊叹的笔调直抵心灵的敏感处。因此,其特点应是以小博大、精彩中凸显文字的爆发力、峰回路转之间使读者心生顿悟、三言两语能映出视觉上的美感、言语中的留白又能让人处处回味无穷。
       ⑤就当今的大众文化理论来说,手机文学正符合时下方兴未艾的后现代语境。现代主义依靠空间相隔与时间相继的“线性”文化逻辑,已逐渐向“零散化”、“平面化”、“仿拟化”的后现代气脉聚拢。随之而来的是现代性的“宏大叙事”向后现代的“微型叙事”转变。人们愈加零散化的时空状态必定需要同样零散的“微叙事”来填补。一时间微小说、微阅读、微电影、微新闻、轻博客、微博等文化概念大行其道。当代文化“微薄”之至,其中独少了“厚重”二字。不论历史还是文化,都需要“厚重”来承载它的精神和灵韵。这其中,“文学”的力量不可或缺。如此,手机文学的兴起是时代的必然。
(1)下列有关“手机文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手机文学”是技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将传统的常态文学与新兴的媒体相结合,使传统的文字焕发出新的活力。
B.“手机文学”是继网络文学之后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以语言文字信息为承载方式,手机只是这种文学形式表达的凭借和媒介。
C.随着手机功能的提高,手机文学渐渐突破了短信体裁的制约,如今它已经发展成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众文学样式。
D. 手机文学与传统文学“整体化”、“全方位”的描述不同,其中精品在表达上“惜墨如金”,角度设计巧妙,视点绝佳,能够触动人的内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 “手机文学”之所以能够以崭新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因为它能够使传统的文字焕发青春。
B. 随着人类技术革新和精神需求的需要,手机文学应运而生,日本教师用手机连载的方式发布的小说《深爱》,开创了它的先河。
C. 要达到传统文学与新媒介的共赢就需要通过媒介形式、内容、功能等一系列元素的全方位融合,这也是“全媒体”的主旨所在。
D. 传统的文学难以适应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的零散化时空观念与快节奏的阅读需要,再加上时代技术的发展,于是,手机文学呼之欲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 能让移动的媒介承载视听之外的文学所带来的那份厚重而幽深的文化意境,这是传统的文学与最新的移动传播媒体融合的结果。
B. 今天的大众迫切需要一种直抵心灵、浸透心脾的审美沟通,但当今的视听文艺因缺乏文字的介入而难以实现这一使命。
C. 微小说、微阅读、微电影、微新闻、轻博客、微博等文化概念能够大行其道,是因为它能够适应人们愈加零散化的时空状态的精神需求。
D.手机文学顺应时代应运而生,它既符合时下方兴未艾的后现代语境,同时已经能够承载“厚重”的历史文化精神和灵韵。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已经发展成”错,原文第二段为“正发展成”.(2)A    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前后不是因果关系,后者是前者的作用和价值.(3)D    “同时已经能够承载...
看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①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新闻文学的一点小问题新闻具有——,——的特点.新闻通常包括——,——,——,特写,调查报告等多种形  2020-05-1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新文人画”的概念首先在新,新旧文人划分的主要标准是时间分段。在中国  2020-07-2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路径王杰群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新、创造、创作为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①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传统的常态文学与新兴的媒体相连,融合成崭新的文  2020-11-0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手机文学:全媒体时代的文化畅想姜申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将传统的文艺常态  2020-11-10 …

.我居然...挂科了...其实我物理是非常非常好的,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那种,几乎老师上课讲完新课一出  2020-12-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新文人画”的概念首先在新,新旧文人划分的主要标准是时间分段。在中国文  2020-12-1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新文人画”的概念首先在新,新旧文人划分的主要标准是时间分段。在中国文化史  2020-12-1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何促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材料一30  2020-12-22 …

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强国的推进,是我国进入新常态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我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