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唐代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每年举行,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多种。学馆生徒可直接报考,不在学的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者再由州县送中央
材料一 唐代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每年举行,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多种。学馆生徒可直接报考,不在学的自行向州县报考,合格者再由州县送中央参加考试,考取者曰“及第”。考试内容初为经义和时务,后虽有变化,但其基本上是进士重时务策和诗赋,明经重经义。时务策和诗赋需要分析能力和文学修养,得第最难,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不过,唐代进士只是取得了任职资格,还需吏部官员对身(体貌)、言(口才)、书(书法)、判四种能力的测试。
制科由皇帝临时立定名目。考中者,是官吏可立即升迁,非官者由吏部授予官职,此外,唐代还设有童于举,由10岁以下儿童应试。武则天时还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劝学文》
材料三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 律、数学和政治时事等。不过,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井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孙中山指出:“自世卿贵族门闽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译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胡适认为:“这种制度确实十分客观、十分公正,学子们若失意孝场,也极少埋怨考试制度不公。……它是一个公正的制度,即使是最贫贱家庭的男儿也能够通过正常的竞争程序而爬升到帝国最荣耀、最有权力的职位上。经过这种制度的长期训练,中国人心中已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政府应掌握在最能胜任管治工作的人的手中;政府官员并非天生就属于莱一特殊阶级,而应通过某种向所有志愿参加考试的人敞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来选任。”
——2005年第8期《新华文摘》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科举制的主要特点。(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读书风气浓厚的原因。(3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内容,简要概述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历程(3分),并全面评价古代科举制(6分)。
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根据意思写词语? 2020-06-20 …
我们单位是一个县级科局单位,共分6个科室,其中4个科室的科长(主任)是副主任科员职务,他们可以任实 2020-06-2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湖南省华容县“神通”魏永康17岁已本科毕业,考 2020-07-01 …
适宜,相宜—对应的词语根据意思些词语:1:适宜,相宜()2: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3:指单独着重 2020-07-02 …
适宜,相宜—对应的词语根据意思些词语:1:适宜,相宜()2: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3:指单独着重 2020-07-02 …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县衙三堂门前,悬挂有康熙十九年(1680年)内乡县知县高以永撰写的一副对联:“得 2020-07-03 …
考试题目:给县农科所写一封感谢信今年初新山乡果树发生大面积虫害,县农科所派出全部农业技术人员去新山 2020-07-08 …
拣选是什么意思?清初制度,凡举人三科不中者,准予铨补知县,一科不中者可就教职,以州学正、县教谕录用 2020-07-26 …
会考抓百分之二的人不过是什么意思啊?有一科不及格可以过吗? 2020-11-06 …
某大学毕业生参加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他必须先参加四场不同科目的计算机考试并全部过关(若仅有一科不 202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