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5.“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妥然自有贯通处。

题目详情

5.“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妥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 B.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 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C

看了5.“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句话标点哪里错了: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风  2020-06-2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物类之相摩①,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  2020-06-2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物类之相摩①,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或  2020-06-29 …

“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问心无愧,就可  2020-06-30 …

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而  2020-07-2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物类之相摩①,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  2020-11-2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物类之相摩①,近而异门户者,众而难识也。故或类之而非,或不类之而是;  2020-12-14 …

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而是要改  2020-12-23 …

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而是  2020-12-23 …

不是偶然中的必然,而是必然中的偶然???初中时,你在一班,我在二班,两班之间一个楼梯口的距离,虚拟的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