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明宗纪论北宋•欧阳永叔呜呼!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明宗纪论
                            北宋•欧阳永叔
  呜呼!自古世少而乱世多。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
  数问宰相冯道等民间疾苦,闻道等言谷帛贱,民无疾疫,则欣然曰:“吾何以堪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吏有犯赃,辄置之死,曰:“此民之蠹也!”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其爱人恤物,盖亦有意于治矣。
  其即位时春秋已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在位七年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兵革粗息,年屡丰登,生民实赖以休息。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屡以非辜诛杀臣下.至于从荣父子之间,不能虑患为防,变起仓卒,卒陷之以大恶,帝亦由此饮恨而终……若从荣之变,任圜、安重诲等之死,可谓上下相徇而毁誉乱真之敝矣。……凡为国者,可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明宗纪》)【注】①畋:打猎。②臣下:指下文任圜、安重诲等人。③“至于从荣”五句:李从荣为唐明宗的次子,封秦王。长兴四年十一月,明宗病重,从荣认为已死,怕别人争位,带兵入宫,被诬为弑父篡位,死于乱军中。明宗本有意传位于从荣,闻从荣死,亦悲痛而死。大恶:弑父弑君之罪。趁唐明宗病危之际,起兵夺帝位,虽被镇压,但造成日后皇室成员内斗的祸因。④上下相徇:群臣互相猜忌。⑤毁誉乱真:说好说坏都不符合实际。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古世少而乱世多___
A.安定    B.治理    C.医治    D.整治
②减宫人、令官___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于五代君                世言晋王将终也
B.天火戒我                方其系燕父子
C.此天所以赐我也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D.变起仓卒                 二败三胜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
何况在后代的君主中呢!何况在五代的君主中呢!
B.数问宰相冯道等民间疾苦
(明宗)多次询问宰相冯道等关于百姓患病的痛苦。
C.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
(明宗)用诏书称赞廉吏孙岳等,来教化百姓。
D.生民实赖以休息
人民确实依赖(这些条件)来休养生息。
(4)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其即位时春秋已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在位七年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
(5)作者认为明宗的治国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作答,并举例加以阐述。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①“治世少”与“乱世多”并列,所以“治”为形容词,即“太平”“安定”.故选A.
②“减罢”即“减少”“罢免”,“减罢”分别与“宫人、伶官”呼应.
(2)A组中两个“之”都是助词,但用法不同:第一个“之”是“的”的意思,第二个“之”是助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组中的两个“之”都是介词,“用”的意思.C组中的两个“所以”的含义不同:第一个是“用来…的”的意思,第二个是“…的原因”的意思.D组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而所表示的关系不同:“而”在第一个句子中表示顺承关系,在第二个句子中则表示并列关系.故选:B.
(3)B.根据“(明宗)数问宰相冯道等民间疾苦”后冯道等的回答:“谷帛贱,民无疾疫”,知道明宗问的绝不仅仅是“患病的痛苦”,而应是包括百姓患病痛苦在内的“生活中的困苦”.
(4)断句要能正确翻译文章,本句的译文为“明宗开始成为帝王时,年纪已高,不接近俗乐和女色,不喜爱游猎.在位七年,在五代的国君中,时间最长”.
(5)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第一问,文中有很明显的句子“其爱人恤物,盖亦有意于治矣”,“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屡以非辜诛杀臣下”.再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两个句子进行解说即可.

答案
(1)①A.②罢免.
(2)B.
(3)B.
(4)其即位时/春秋已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在位七年/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
(5)作者认为明宗的治国特点是爱人恤物和仁而不明.“爱人恤物”的表现是有不接近俗乐和女色,不喜爱游猎;减少宫人,罢免伶官;以天意警戒自己,不玩物丧志,不奢侈腐化;关心百姓疾苦,处死贪赃的官员,表扬廉洁的官吏.“仁而不明”表现是大臣无罪却诛杀大臣,对儿子李从荣不能提前考虑,妥善地安排好,结果导致儿子被杀死,自己也含恨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