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间词话》标举境界,以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同时又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间词话》标举境界,以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同时又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按照王国维的理论(实际也是如此),有“无我之境”的都是佳作。而这些作品既是“以物观物”的结果,似乎作者只需静观默照,不必也不应有感情参与其间。但如仔细考虑一下王国维的话,就会发现并非如此。
    第一,所谓“有我之境”,并不是就诗句中提及的那些具体事物而说,而是就其所构成的总的境界而言。例如其所引“可堪”两句,其中“孤馆”“春寒’’“杜鹃”“斜阳”都无从证明只是秦观“以我观物”的结果:只要那馆驿附近没有其他的房屋,只要当时虽是春天却比较寒冷,那自然是孤馆、春寒;至于春天之有杜鹃,晴日之有斜阳,更毋庸费词。那么,为什么这两句词是“有我之境”呢?他在《人间词话》的另一处,称这两句的境界为“凄厉”。这显然是就此两句的总体而论。而其之所以被视为“有我之境”,当是因为在王国维看来,虽是较为寒冷的春天薄暮,又处在孤馆之中,其景色也不应凄厉若此;秦观这样写,乃是以“我之色彩”涂于景物上的结果。
   第二,“有我之境”既是就其总的境界而言。“无我之境”当然也是如此。而诗词中的境界全都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就被王国维作为“无我之境”例证的“采菊”两句(出自陶渊明《饮酒》)和“寒波”两句(出自元好问《颖亭留别》)来看,都具有宁静、淡远之致。这大概也就是其境界之所在。不过,就是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宁静、淡远也都只是人的主观感受。自然,有些景色本身所具的特点有可能引起某些特定的感受,但却并非一定要引起这样的感受。例如,古代诗人中有不少人赞美过秋天的宁静、淡远,但也有许多人感慨过秋天的寂寞、凄清,很难说哪种感受更符合秋天景色的本身特点。换言之,即令人的主观感受与景色的某些特点确是相应的,但为什么他所产生的是跟某种景色中这些特点相应的感受,而不是跟同一景色中的那些特点相应的感受呢?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归根结底还是人的主观--“我”。何况在这过程中移情作用又往往难于避免。就说被王国维作为“无我之境”的那几句诗吧:“白鸟悠悠下”的“悠悠”,是悠闲自在的感觉,但鸟在这样飞翔时到底是否悠闲自在人是无法知道的,只不过人在看到鸟这样飞下来时产生了悠闲自在的感觉,就把它加到了鸟的身上,所以,这正是“以我观物”而非“以物观物”;至于“悠然见南山”,既可解释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也可解释为见到悠然的南山,只有采取后万方数据试题发布一种解释才与“无我之境”相合,而以“悠然”形容山正与以“悠悠”形容鸟一样,也是移情作用。由此可知,所谓“无我之境”,其实并非“以物观物”,它跟“有我之境”一样,都是“以我观物”,从而都“著我之色彩”,只是“有我之境”的这种特征鲜明一些,“无我之境”则隐蔽一些而已。
    第三,这些被认为写“无我之境”的作品,虽因其多具宁静、淡远之致而易使读者误会为作者并无强烈的感动,但在作者的内心却充盈着对其所写这种生活内容的挚爱。
    总之,即使是被认为写“无我之境”的作品,仍然离不开作者深沉、浓厚的感情。读者在读这些非虚构性的诗词时,无论是被其“无我之境”抑或“有我之境”所打动,都是在感情上与作者的共鸣。
(摘编自章培恒《“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区别》,有删改)(1)下列关于“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异同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两者都是就诗句中提及的那些具体事物所构成的总的境界而言。
B.所谓“无我之境”,跟“有我之境”一样,都是“以我观物”,从而都“著我之色彩”。
C.“有我之境”“著我之色彩”的特征要鲜明一些,而“无我之境”则深藏而不露。
D.无论是“无我之境”还是“有我之境”的作品,都离不开作者深沉、浓厚的感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人间词话》标举“境界”,提出了“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的观点。
B.古代诗人中不少人赞美过秋天的宁静、淡远,也有许多人感慨过秋天的寂寞、凄清。
C.只有把“悠然见南山”解释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才与“无我之境”相合。
D.按照王国维的理论,有“无我之境”的诗歌都是佳作,其实未必如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秦观“可堪”两句之所以被视为“有我之境”,是因为在王国维看来,虽是较为寒冷的春天薄暮,又处在孤馆中,其景色也不应这般“凄厉”。
B.《饮酒》中的“悠然见南山”用“悠然”形容山,正与以“悠悠”形容鸟一样,也是移情作用。
C.被认为写“无我之境”的作品,因其全都具有宁静、淡远之致,容易使读者误会为作者并没有强烈的感动。
D.读者阅读非虚构性的诗词时,无论是被其“无我之境”还是“有我之境”打动,都是在感情上与作者的共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错在“而‘无我之境’则深藏而不露”,原文第三段为“‘无我之境’则隐蔽一些而已”.(2)D   王国维以为“有‘无我之境’的都是佳作”,本文作者在原文第一段对此表示认同--“实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