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小中见大看本性①水珠虽小,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事情虽小,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性来。②现实之中,不少人常抱怨道,“人无尾巴不好认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小中见大看本性 ①水珠虽小,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事情虽小,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性来。
②现实之中,不少人常抱怨道,“人无尾巴不好认”,“知人知面不知心”,说的就是不好认识和知道人的本性。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原因呢?鄙人自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有不少人是多重性格的人。在一个人身上有时可能会出现多重面孔,这其中有的面孔是真的,有的面孔是假的,致使人们往往不识其“庐山真面目”。加上人是有思维的高级动物,这种思维经常会处在一种动态之中。为什么人们常说“盖棺定论”,因为只要人活着,就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造成了人的本性有时的确是不好辨认的一种现象。
③那么,怎样才能辨认出一个人本性来?古人们常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等三年期。”这句话说得的确不错,但还不够全面。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确实是得长时间的考察,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一点一滴上照样可以考察出一个人本性来。诸葛亮在考察人的本性这个问题就是从一点一滴入手,的确有着他的过人之处。他所采取的方法有七种:一是用问答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物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和立场。二是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和应变能力。三是就某项计划、决策和措施,向他咨询并征求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水平。四是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和勇气。五是利用喝酒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和修养。六是利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观察他是否清廉。七是将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从“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个细节问题上窥探了解人的本性,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不少人之所以认为人不好认,是因为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有的人将社会比做一只大染缸,将人比做是放到染缸里的布料,人的本性就像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染料加到一起的混合体。你接触那方面的颜色越少,本性中所受的这种影响就越小,你接触那方面的颜色越多,本性中所受的这种影响就越大,以至于形成一种主流的颜色。但是,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影响,这种主流的颜色怎样发生改变,思想怎样变化,人以怎么样的面孔出现,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可以从一些细小的变化中认识出人的本性来。
⑤从古至今,人们都一直强调看事物要看全面,看大节,看主流,但须知这些全面、大节、主流都是由一件件细微事物所构成的。世界上任何强大的事物都是由弱小的事物所组成的。江河再大,都是由一滴滴水珠组成,高山再高,都是由一块块石头或者无数细土所构成,人的知识再渊博,也都是一天天不断学习积累而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启发我们,无论是做人或者是做事,都要从大处着想,从小处入手,不想做小事的人,肯定也就做不了大事。在做人上,“不能因善小而不为,也不能因恶小而为之”;在做事上,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天长日久就会做成大事。就像树苗一样,天天都在增长,往往却看不出来,但当几十年以后就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有用之材。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小瞧这些小的事物,要知道在这些小小的事物之中却包含着深奥的大道理呢!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第三段中列举了诸葛亮考查人本性的七种方法,这七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列举这些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效果?
(4)“无论是做人或者是做事,都要从大处着想,从小处入手,不想做小事的人,肯定也就做不了大事。”此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5)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小中见大看本性 ①水珠虽小,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事情虽小,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性来。
②现实之中,不少人常抱怨道,“人无尾巴不好认”,“知人知面不知心”,说的就是不好认识和知道人的本性。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原因呢?鄙人自认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有不少人是多重性格的人。在一个人身上有时可能会出现多重面孔,这其中有的面孔是真的,有的面孔是假的,致使人们往往不识其“庐山真面目”。加上人是有思维的高级动物,这种思维经常会处在一种动态之中。为什么人们常说“盖棺定论”,因为只要人活着,就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造成了人的本性有时的确是不好辨认的一种现象。
③那么,怎样才能辨认出一个人本性来?古人们常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等三年期。”这句话说得的确不错,但还不够全面。要全面了解一个人确实是得长时间的考察,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一点一滴上照样可以考察出一个人本性来。诸葛亮在考察人的本性这个问题就是从一点一滴入手,的确有着他的过人之处。他所采取的方法有七种:一是用问答的办法询问他对某事物的看法,以考察他的志向和立场。二是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和应变能力。三是就某项计划、决策和措施,向他咨询并征求意见,以考察他的学识水平。四是告诉他大祸临头,以考察他的胆识和勇气。五是利用喝酒机会,使他大醉,以观察他的本性和修养。六是利用利益对他进行引诱,以观察他是否清廉。七是将某件事情交付给他去办,以考察他是否有信用。从“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个细节问题上窥探了解人的本性,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不少人之所以认为人不好认,是因为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有的人将社会比做一只大染缸,将人比做是放到染缸里的布料,人的本性就像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染料加到一起的混合体。你接触那方面的颜色越少,本性中所受的这种影响就越小,你接触那方面的颜色越多,本性中所受的这种影响就越大,以至于形成一种主流的颜色。但是,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影响,这种主流的颜色怎样发生改变,思想怎样变化,人以怎么样的面孔出现,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可以从一些细小的变化中认识出人的本性来。
⑤从古至今,人们都一直强调看事物要看全面,看大节,看主流,但须知这些全面、大节、主流都是由一件件细微事物所构成的。世界上任何强大的事物都是由弱小的事物所组成的。江河再大,都是由一滴滴水珠组成,高山再高,都是由一块块石头或者无数细土所构成,人的知识再渊博,也都是一天天不断学习积累而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启发我们,无论是做人或者是做事,都要从大处着想,从小处入手,不想做小事的人,肯定也就做不了大事。在做人上,“不能因善小而不为,也不能因恶小而为之”;在做事上,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天长日久就会做成大事。就像树苗一样,天天都在增长,往往却看不出来,但当几十年以后就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有用之材。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小瞧这些小的事物,要知道在这些小小的事物之中却包含着深奥的大道理呢!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第三段中列举了诸葛亮考查人本性的七种方法,这七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列举这些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效果?
(4)“无论是做人或者是做事,都要从大处着想,从小处入手,不想做小事的人,肯定也就做不了大事。”此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5)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额中心论点需要概括,那么首先读懂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即可.事情虽小,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性来.
(2)本题考查的是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这七种方法都是考察人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为了证明“从一点一滴上照样可以考察出一个人本性来.”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影响,这种主流的颜色怎样发生改变,思想怎样变化,人以怎么样的面孔出现,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可以从一些细小的变化中认识出人的本性来.”使复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4)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的语言,解答时首先表态,一般是不能删去,然后需要注意关联词语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分析它的作用,即可解答.
不能,因为“无论”“都”分别从条件范围上起修饰限制作用,使语言更准确严密;“肯定”加强语气,使论证有力.
(5)本题要求补写论据,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调动我们平时的积累,从中找出能够体现“事情虽小,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性来”的观点,按照“人+事”的格式解答即可.例如,有的用人单位招聘时,从应聘者是否能捡起身边的碎纸,扶起倒下的扫除用具,来判断这个人有无勤劳整洁的品质.
答案:
(1)事情虽小,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性来.
(2)这七种方法都是考察人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为了证明“从一点一滴上照样可以考察出一个人本性来.”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影响,这种主流的颜色怎样发生改变,思想怎样变化,人以怎么样的面孔出现,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可以从一些细小的变化中认识出人的本性来.”使复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4)不能,因为“无论”“都”分别从条件范围上起修饰限制作用,使语言更准确严密;“肯定”加强语气,使论证有力.
(5)例如,有的用人单位招聘时,从应聘者是否能捡起身边的碎纸,扶起倒下的扫除用具,来判断这个人有无勤劳整洁的品质.
(2)本题考查的是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这七种方法都是考察人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为了证明“从一点一滴上照样可以考察出一个人本性来.”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影响,这种主流的颜色怎样发生改变,思想怎样变化,人以怎么样的面孔出现,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可以从一些细小的变化中认识出人的本性来.”使复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4)本题主要考查议论文的语言,解答时首先表态,一般是不能删去,然后需要注意关联词语是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分析它的作用,即可解答.
不能,因为“无论”“都”分别从条件范围上起修饰限制作用,使语言更准确严密;“肯定”加强语气,使论证有力.
(5)本题要求补写论据,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调动我们平时的积累,从中找出能够体现“事情虽小,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性来”的观点,按照“人+事”的格式解答即可.例如,有的用人单位招聘时,从应聘者是否能捡起身边的碎纸,扶起倒下的扫除用具,来判断这个人有无勤劳整洁的品质.
答案:
(1)事情虽小,却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本性来.
(2)这七种方法都是考察人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为了证明“从一点一滴上照样可以考察出一个人本性来.”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影响,这种主流的颜色怎样发生改变,思想怎样变化,人以怎么样的面孔出现,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可以从一些细小的变化中认识出人的本性来.”使复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
(4)不能,因为“无论”“都”分别从条件范围上起修饰限制作用,使语言更准确严密;“肯定”加强语气,使论证有力.
(5)例如,有的用人单位招聘时,从应聘者是否能捡起身边的碎纸,扶起倒下的扫除用具,来判断这个人有无勤劳整洁的品质.
看了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太阳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是多少?不是问的地球自转的轴哟,据说太阳系的各行星是太阳赤道附近的 2020-06-17 …
如何理解“天道阴阳,地道柔刚,人道仁义.”“天道阴阳,地道柔刚,人道仁义”这句话应该是出自道家的吧 2020-06-25 …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 2020-07-07 …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 2020-07-07 …
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说凤阳, 2020-11-08 …
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说凤阳, 2020-11-08 …
历史民谣“说凤阳(位于安徽省),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 2020-12-28 …
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谣:“说凤阳, 2020-12-28 …
历史民谣“说凤阳(位于安徽省),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现代民 2020-12-28 …
甲:“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乙:“说凤阳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