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而新学堂未能普遍设立,又使得科举不能立刻停止
题目详情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而新学堂未能普遍设立,又使得科举不能立刻停止。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时隔一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国人要求立即废除科举的呼声大为高涨。……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从短期来看,废除科举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埋下了社会动荡的种子。正如萧功秦先生在其著作《危机中的变革》中指出的,“废除科举制度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这种制度资源的丧失,同时也为清廷的覆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反作用。
--摘自金满楼《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何以波澜不惊》
材料二 废科举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后果即中国的城乡渐呈分离之势。传统中国士人以耕读为标榜,多数人是在乡间读书,继而到城市为官。旧制或候缺或丁忧或告老,读书人多半要还乡。新制则“学生”与城市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而与乡村日益疏远;大学(早期包括中学)毕业基本在城市求职定居,甚至死后也安葬在城市,不像以前一样要落叶归根。……(废科举)二十多年后,黄炎培总结说,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好处,即在使“贵族教育移到平民教育身上”;科举既废,教育本应更加平民化,然兴学校的结果,“转不免带多少贵族教育的意味”,为“科举时代所料想不到”。主要即体现在“学校的设置既偏于都市,学费的征取更足使中等以下社会人家无力送他的子女就学”。
--摘自罗志田《科举制度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材料一认为科举制度的废除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认为科举制度废除后有没有实现教育平民化?为什么?
材料一 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而新学堂未能普遍设立,又使得科举不能立刻停止。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时隔一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国人要求立即废除科举的呼声大为高涨。……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从短期来看,废除科举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埋下了社会动荡的种子。正如萧功秦先生在其著作《危机中的变革》中指出的,“废除科举制度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这种制度资源的丧失,同时也为清廷的覆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反作用。
--摘自金满楼《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何以波澜不惊》
材料二 废科举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后果即中国的城乡渐呈分离之势。传统中国士人以耕读为标榜,多数人是在乡间读书,继而到城市为官。旧制或候缺或丁忧或告老,读书人多半要还乡。新制则“学生”与城市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而与乡村日益疏远;大学(早期包括中学)毕业基本在城市求职定居,甚至死后也安葬在城市,不像以前一样要落叶归根。……(废科举)二十多年后,黄炎培总结说,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好处,即在使“贵族教育移到平民教育身上”;科举既废,教育本应更加平民化,然兴学校的结果,“转不免带多少贵族教育的意味”,为“科举时代所料想不到”。主要即体现在“学校的设置既偏于都市,学费的征取更足使中等以下社会人家无力送他的子女就学”。
--摘自罗志田《科举制度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材料一认为科举制度的废除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认为科举制度废除后有没有实现教育平民化?为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可以得出科举制的存在阻碍新学堂的建立;依据材料一“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国人要求立即废除科举的呼声大为高涨”可以得出日俄战争的刺激;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科举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
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从短期来看,废除科举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埋下了社会动荡的种子”、“废除科举制度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同时也为清廷的覆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反作用”可以得出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断裂,士人失去对朝廷的忠心,对清朝的灭亡起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二“科举既废,教育本应更加平民化,然兴学校的结果,‘转不免带多少贵族教育的意味’”可以得出科举制度废除后没有实现教育平民化.依据材料二“废科举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后果即中国的城乡渐呈分离之势”、“新制则‘学生’与城市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而与乡村日益疏远”、“学校的设置既偏于都市,学费的征取更足使中等以下社会人家无力送他的子女就学”可以得出原因是科举制废除后,新学堂多设于城市,造成中国城乡差距大;加剧教育的不平等,中下层人家无力就学.
故答案为:
(1)原因:科举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科举制的存在阻碍新学堂的建立;日俄战争的刺激.
影响: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断裂,士人失去对朝廷的忠心,对清朝的灭亡起推动作用.
(2)没有.科举制废除后,新学堂多设于城市,造成中国城乡差距大;加剧教育的不平等,中下层人家无力就学.
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从短期来看,废除科举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埋下了社会动荡的种子”、“废除科举制度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同时也为清廷的覆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反作用”可以得出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断裂,士人失去对朝廷的忠心,对清朝的灭亡起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二“科举既废,教育本应更加平民化,然兴学校的结果,‘转不免带多少贵族教育的意味’”可以得出科举制度废除后没有实现教育平民化.依据材料二“废科举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后果即中国的城乡渐呈分离之势”、“新制则‘学生’与城市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而与乡村日益疏远”、“学校的设置既偏于都市,学费的征取更足使中等以下社会人家无力送他的子女就学”可以得出原因是科举制废除后,新学堂多设于城市,造成中国城乡差距大;加剧教育的不平等,中下层人家无力就学.
故答案为:
(1)原因:科举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科举制的存在阻碍新学堂的建立;日俄战争的刺激.
影响: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断裂,士人失去对朝廷的忠心,对清朝的灭亡起推动作用.
(2)没有.科举制废除后,新学堂多设于城市,造成中国城乡差距大;加剧教育的不平等,中下层人家无力就学.
看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matlab画图的指令设置了一个控制变量m,令m=10,得到一个散点函数并作图;然后令m=20,重 2020-05-16 …
某校九年级一、二两个班共104人去春游,景区门票价格规定如下表:购票张数1~50张51~100张1 2020-06-10 …
如图为某运动员在鞍马上的一个动作,此刻其右上肢骨骼肌的协作关系是()A.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2020-07-05 …
在化学晚会上,小明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他向一张白纸上喷一种无色试剂,白纸上立刻出现一座红色的小房子 2020-11-11 …
希望小学操场的长时225米,在一张设计图纸上用15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一个机器零 2020-11-15 …
一把刻度尺它没有毫米的线.但被测物体超过了1厘米.目测大约1.3厘米.那他到底几厘米?!急那张图是. 2020-11-23 …
如图,需在一张纸上印上两幅大小完全相同,面积都是32cm2的照片,排版设计为纸上左右留空各3cm,上 2020-11-27 …
在一张矩形的纸张上画一幅宣传画,纸张的上、下边缘各留8厘米空白,左右边缘各留5厘米空白,其余的地方用 2020-12-02 …
数学奥林匹克题有面值为5元和2元的钞票一共200张,这200张中知道五元钞票的总面值比2元钞票多16 2020-12-19 …
修改病句①张强同学学习勤奋,却善于动脑子.②他成绩提高很快,因此学习非常刻苦.①张强同学学习勤奋,却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