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而新学堂未能普遍设立,又使得科举不能立刻停止
题目详情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而新学堂未能普遍设立,又使得科举不能立刻停止。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时隔一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国人要求立即废除科举的呼声大为高涨。……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从短期来看,废除科举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埋下了社会动荡的种子。正如萧功秦先生在其著作《危机中的变革》中指出的,“废除科举制度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这种制度资源的丧失,同时也为清廷的覆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反作用。
--摘自金满楼《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何以波澜不惊》
材料二 废科举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后果即中国的城乡渐呈分离之势。传统中国士人以耕读为标榜,多数人是在乡间读书,继而到城市为官。旧制或候缺或丁忧或告老,读书人多半要还乡。新制则“学生”与城市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而与乡村日益疏远;大学(早期包括中学)毕业基本在城市求职定居,甚至死后也安葬在城市,不像以前一样要落叶归根。……(废科举)二十多年后,黄炎培总结说,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好处,即在使“贵族教育移到平民教育身上”;科举既废,教育本应更加平民化,然兴学校的结果,“转不免带多少贵族教育的意味”,为“科举时代所料想不到”。主要即体现在“学校的设置既偏于都市,学费的征取更足使中等以下社会人家无力送他的子女就学”。
--摘自罗志田《科举制度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材料一认为科举制度的废除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认为科举制度废除后有没有实现教育平民化?为什么?
材料一 1904年1月,负责修订新学制的张之洞等上折指出: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而新学堂未能普遍设立,又使得科举不能立刻停止。因此,朝廷应该确立一个过渡期,使科举和学堂教育归于一途。这个奏折上去后,得到了清廷的认可。由此,科举便开始逐渐减少录取名额而转向学堂选拔人才了。时隔一年,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国人要求立即废除科举的呼声大为高涨。……慈禧太后在时势危迫之下,也觉得递减科举名额的办法缓不济急,终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举的意见。……从短期来看,废除科举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埋下了社会动荡的种子。正如萧功秦先生在其著作《危机中的变革》中指出的,“废除科举制度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这种制度资源的丧失,同时也为清廷的覆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反作用。
--摘自金满楼《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何以波澜不惊》
材料二 废科举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后果即中国的城乡渐呈分离之势。传统中国士人以耕读为标榜,多数人是在乡间读书,继而到城市为官。旧制或候缺或丁忧或告老,读书人多半要还乡。新制则“学生”与城市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而与乡村日益疏远;大学(早期包括中学)毕业基本在城市求职定居,甚至死后也安葬在城市,不像以前一样要落叶归根。……(废科举)二十多年后,黄炎培总结说,科举制在历史上的好处,即在使“贵族教育移到平民教育身上”;科举既废,教育本应更加平民化,然兴学校的结果,“转不免带多少贵族教育的意味”,为“科举时代所料想不到”。主要即体现在“学校的设置既偏于都市,学费的征取更足使中等以下社会人家无力送他的子女就学”。
--摘自罗志田《科举制度废除在乡村中的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材料一认为科举制度的废除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认为科举制度废除后有没有实现教育平民化?为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由于科举未停,导致新学堂的设立受到阻碍”可以得出科举制的存在阻碍新学堂的建立;依据材料一“在日俄战争的重大刺激下,国人要求立即废除科举的呼声大为高涨”可以得出日俄战争的刺激;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科举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
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从短期来看,废除科举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埋下了社会动荡的种子”、“废除科举制度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同时也为清廷的覆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反作用”可以得出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断裂,士人失去对朝廷的忠心,对清朝的灭亡起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二“科举既废,教育本应更加平民化,然兴学校的结果,‘转不免带多少贵族教育的意味’”可以得出科举制度废除后没有实现教育平民化.依据材料二“废科举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后果即中国的城乡渐呈分离之势”、“新制则‘学生’与城市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而与乡村日益疏远”、“学校的设置既偏于都市,学费的征取更足使中等以下社会人家无力送他的子女就学”可以得出原因是科举制废除后,新学堂多设于城市,造成中国城乡差距大;加剧教育的不平等,中下层人家无力就学.
故答案为:
(1)原因:科举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科举制的存在阻碍新学堂的建立;日俄战争的刺激.
影响: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断裂,士人失去对朝廷的忠心,对清朝的灭亡起推动作用.
(2)没有.科举制废除后,新学堂多设于城市,造成中国城乡差距大;加剧教育的不平等,中下层人家无力就学.
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从短期来看,废除科举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埋下了社会动荡的种子”、“废除科举制度导致了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资源和新时代价值之间最重大的一次文化断裂”、“同时也为清廷的覆灭起到了釜底抽薪的反作用”可以得出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断裂,士人失去对朝廷的忠心,对清朝的灭亡起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二“科举既废,教育本应更加平民化,然兴学校的结果,‘转不免带多少贵族教育的意味’”可以得出科举制度废除后没有实现教育平民化.依据材料二“废科举一个影响深远的社会后果即中国的城乡渐呈分离之势”、“新制则‘学生’与城市的关联越来越密切,而与乡村日益疏远”、“学校的设置既偏于都市,学费的征取更足使中等以下社会人家无力送他的子女就学”可以得出原因是科举制废除后,新学堂多设于城市,造成中国城乡差距大;加剧教育的不平等,中下层人家无力就学.
故答案为:
(1)原因:科举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科举制的存在阻碍新学堂的建立;日俄战争的刺激.
影响: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也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价值之间的文化断裂,士人失去对朝廷的忠心,对清朝的灭亡起推动作用.
(2)没有.科举制废除后,新学堂多设于城市,造成中国城乡差距大;加剧教育的不平等,中下层人家无力就学.
看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01年6月2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党在确立工作中心--经济建设、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 2020-04-22 …
千之百态以身作责大厅广众阴谋诡记张冠李带兴高彩烈实是求是标新立导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020-05-21 …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 2020-06-21 …
改错别字因有尽有()哄堂大笑()标新立导()按步就班()慢不经心() 2020-06-23 …
老师叫我们用完全立方公式推导(a+b)^4,但我不知道推导之后的6是怎么来的?今天刚学了二项式定理 2020-06-27 …
以下哪部动画不是新房昭之所监督导演的作品?A.ef-ataleofmelodies.B以下哪部动画 2020-06-29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 2020-11-22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我并不是想在这里玩弄标新立异之说。我说的是我的实际感受。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 2020-11-23 …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先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突破口。建设创新国家之 2021-01-13 …
“新超导体间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美国《科学》杂质以此为题发表评述,报道了我国物理学家在新超导 2021-01-13 …